[首頁] [認識新白楊部落] [認識TRUKU編織文化] [文化體驗課程] [主題研究過程] 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首頁導覽說明[計畫緣起] [地方描述] [網頁導覽]

 
(一)計畫緣起

        早期原住民生活因居住環境的不同,發展出不同的生活型態,太魯閣族長年深居在山裡,與大自然產生密切之互動,尤其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民族植物,舉凡傳統風味美食、傳統編織、傳統竹屋建築及交通運輸等 。編織是太魯閣族重要的文化特色,也是現今部落社區推動文化產業行銷最普遍、最成功的一項資產 。由於太多部落工作坊()及外地人士都著眼在繽紛色彩的編織配色及織法,卻忽略了過去先人在編織前取材不易的艱辛歷程,而這既原始又富智慧 的技藝,現今又有多少人實際瞭解種植原生植物-苧麻及採集苧麻紗的方法與過程?在經歷世紀的遷徙、日據時期與漢化的洗禮後,又有多少耆老真正體驗過這種歷程,部落裡還有這些象徵智慧的文化耆老嗎?見晴國小的師生與東華大學樂鄰小太陽的志工們,願意賦予文化使節的使命,走入部落發掘探索、體驗操作與資料整理 。希望結合學校的資源編製學校在地課程,更期盼彙整社區的人力、物力 ,規劃種植屬於社區的苧麻區,一同在未來創造文化傳承與延續部落生命的一系列活動。

繽紛色彩光鮮亮麗的編織作品   傳統編織取材與作品
11
         
(二)地方描述
萬榮鄉行政區域圖
圖片來源:縣萬榮鄉公所
 
見晴社區圖

         萬榮鄉位於南北狹長的花蓮縣中區,坐落於中央山脈東部山腳下 。本鄉原住民族族群有太魯閣族及布農族,又以太魯閣族人口分布最多 。歷史上的太魯閣族人是遷徙的民族,因常居住深山,山區廣大遼闊、部落零散,探訪不易,再來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並不善與外族往來 。因此文獻資料記載有限,然而文化相當豐厚多元、特殊,尤其是紋面文化及織布文化(腰機紡紗)等。政府近年來制定了許多保護原住民文化與推銷產業的制度,也掀起一股發掘部落文化的熱潮 。萬榮鄉境內有許多在地的耆老及有心人士,發揮了對族群文化的熱忱與關懷,其中有萬榮村的Yusi(優希)織紡工作室、杜溪工作室及馬里巴西文史工作室等;見晴村的馮愛妹之文物工藝品、愛心滿滿及多才多藝的Payi—Iyang(胡則妹)payiUhay(鍾惠芳)從事傳統織布與從事原始苧麻背網製作的李榮發、李榮貴、江進德等;紅葉村的Sachi原住民工作室及紅葉山人木雕工作室。萬榮鄉太魯閣族境內,有許多投入文化工作熱誠者保留其獨特的豐富文化,詮釋本族生活文化之意義與價值 。他們所展現的傳統技藝代表祖先智慧的結晶,後代子孫雖然無法完全獲得其完整技能,但我們所做的任何形式紀錄,將是活絡地方人士參與文化保存提供地方產業特色最好的行銷方式。

(三)網頁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