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terns_01.gif

 

 

相信這是不少人都曾困惑過的一個問題,

為什麼即使是在距永和遙遠的台灣尾:屏東高雄

我們仍會看到當地有以「永和」命名的豆漿店,

究竟為什麼不論是在何地的豆漿店都愛用「永和豆漿」作為店名呢?

經過我們抽絲剝繭、鉅細靡遺的研究後歸納出其原因,

應是因為正統「永和豆漿」的世界豆漿大王成功創造優良口碑

使得各地的業者爭相仿效

希望藉著「永和豆漿」的名氣,

使得自己所開的豆漿店也能受到顧客們的喜愛。

然而它們並不真的是正統店:世界豆漿大王的分店,

因而為世界豆漿大王造成不少的麻煩

 

 

   創始於西元1955年(民國44年)

   第一家「永和豆漿」(創始店)

   全台灣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店家

   豆漿的代名詞:永和

  永和豆漿(世界豆漿大王)是全台永和豆漿的始祖,享譽全台灣,聲名甚至遠播至海內外,創始於西元1955年(民國四十四年),兩位大陸北方人士落腳永和,為了謀生,在現今中正橋邊擺攤販售油條、豆漿及燒餅,逐漸建立傲人的口碑。

  從此永和豆漿便因其獨特的口感,聲名遠播,不僅全台灣皆有以「永和豆漿」此名稱開設的豆漿店,在大陸與世界其他有華僑落腳的地方,皆不乏永和豆漿的身影。豆漿儼然成為「永和」的代名詞,想到永和有何特色?大家都會聯想到─豆漿;而想到豆漿,大家更深信永和的豆漿是最好喝的。

  我們都常以為7-11是全台灣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店家,但是其實早在四十多年前,永和豆漿世界豆漿大王)即以這種經營型態經營。且讓我們藉此專題研究,一窺永和豆漿的真面目與其精華所在吧!

 

 據說右圖的「玉液瓊漿,甘如蜜酪」八字,是當初夫人來到「世界豆漿大王」店裡題的字。另外在店外有張貼出各大報紙的介紹報導和政商界各大名人光臨店裡的照片,包括連 戰馬英九蘇貞昌等名人,他們對於「世界豆漿大王」都一致的豎起大拇指給予讚賞。

                                   

                              

 

   別以為只有台灣有「永和豆漿

      其實永和豆漿的觸角早已悄悄深入至 中國大陸

   大陸 永和大王 仿效 台灣 世界豆漿大王,採取24小時營業

   另一個台灣奇蹟

   和台灣的「世界豆漿大王」並沒有血緣關係

  台灣人對上海的飲食文化「貢獻卓越」,大概並不誇張。滿街的泡沫紅茶店,有高檔的如「寒舍」,路邊速食型的「快可立」,在一般高級咖啡店裡,珍珠奶茶是和卡布其諾同價的高檔飲料。

在中國隨處可見的「永和豆漿大王」,則又是另一項「台灣奇蹟」。

  永和豆漿中國的發跡始於上海仙霞路。有趣的是,它和台灣的「永和豆漿大王」們,完全沒有血緣關係。而是一個印刷廠老闆無心插柳的結局。六年前,淡江大學企管系畢業,在美國承接家族印刷廠事業的林猷澳,到上海定居開展印刷廠業務,看到印刷廠旁的仙霞路上有店面招租,就和朋友決定租下來開個快餐店。當時許多在上海的台商,懷念家鄉的豆漿油條,但不敢嘗試路旁攤販的食物,在永和長大的林猷澳,就和朋友合資開了間豆漿店,取名「永和大王」。

  當時林猷澳把路旁賣五毛的油條,定價二元人民幣(約台幣八元)。在當時上海市民的生活條件來看,算是高昂。只因他用管工廠的成本概念,估算定價。沒想到開店後反應奇好,每天晚上二、三點都還在排隊。

  不止是台商,連上海市民都趨之若鶩,上海最大的官方報紙文匯報,還為「永和大王現象」,開了一場座談會,討論上海人的「浪費」是否值得,在上海造成熱潮。一九九六年,永和大王開始走向連鎖化,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開了24家分店。創下第一家餐飲業24小時營業的先例。也把過去不能搬上台面的油條豆漿「發揚光大」。

  「永和大王」做紅了之後,大陸當地興起的模仿者此起彼落,而且幾乎每一家都叫「永和豆漿大王」。林猷澳估計,光是上海就有120家類似的店。他經常接到消費者投訴,但講半天才知道是別人的店闖禍,但因為他們歷史最久、品牌最大,帳都算到他們頭上,讓林猷澳不堪其擾。

部分資料摘錄自 http://www.bnext.com.tw/mag/1999_09/1999_09_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