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首頁 螢火蟲 動物 生態破壞

前言      自然破壞    人為破壞

自然破壞

  鯉魚潭的潭水面積是有季節性變化,夏秋雨季可達 104 公頃,冬季縮至 80 公頃。由地質觀點來看,湖泊長於淤積、蒸發、滲透而逐漸縮小,故鯉魚潭也漸漸的在縮小中但速度較慢,主要由於除雨水的供應外,還有地下水的補注。而鯉魚潭的藻華大多出現在秋冬末期的季節,不同於一般溫帶湖泊出現在春季。之所以會有別於溫帶湖泊的原因,是因為春夏季鯉魚的降水量較多,所以累積的營積的營養鹽會被大量的雨水所稀釋,藻類並無大量繁殖的現象;隨著秋季的到來,鯉魚潭進入雨量較少的季節,水體中的營養鹽因潭水變少而濃縮,加上此時日照充,所以提供了水體中藻類有利的繁殖條件,因此爆發出藻華的現象。每逢鯉魚潭面臨枯水期及氣溫驟降時,隨著潭水優養化而群魚暴斃,經研究是因為氣溫驟降及立克次體所感染。去年十二月九日寒流過境,潭中魚兒再次大量死亡,經調查結果是產氣單細胞菌作怪,顯示水質已受污染;潭邊住家的污水排放、山上大量噴灑農藥、機動汽艇機油不小心遺漏等,都 會影響潭水的潔淨,達爾文曾說水是自然的原動力,潔淨的潭水能提供無數的生息,如何保持水質清澈並維護周圍環境的自然,是需要有關單位及所有關心環境的朋友來集思廣益,使其能永續。 另外『小葉蔓澤蘭』在台灣生長於 1000 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山野開闊地、谷、荒地、荒廢果園及道路兩旁,花期為 11 月至翌年 1 月,種子在台灣約於 11 月中旬至 12 月下旬成熟,種子量多輕盈可隨風飄遠,繁殖力強。由於其快速生長攀援於林木,被其覆蓋包住的樹木,常無法獲得充分光照與空氣,最後死亡,隨之影響鳥類或其它野生動物的棲息,形成經濟上及生態上嚴重危害。故被稱為 “ 生態殺手 ” 或 “ 綠癌 ”,所以也使得鯉魚潭的生態越來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