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要素

計畫總覽

計畫貢獻度

專題描述

專題資訊

專題網站

 

專題描述與地方描述

 

專題描述:
   生在台灣,多少都會有到廟宇參拜,或是在路上碰見繞境慶典的經驗,而你是否曾注意過「神像」到底是用什麼做的呢?其實一般的神像大都是木雕或泥塑的,很難想像薄薄的紙張竟能雕塑出堅固且閃閃發光的神像,而且「紙神明」是古書記載中,最靈驗的神明像;紙神像從東漢末年就開始興起,可是因爲現在人們的生活水準漸漸提高,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力度越來越小。「紙塑神像」與一般「紙糊神像」不同,紙塑神像則是以竹纖維紙一層層黏疊而成,觸感柔軟就像人的肌膚,比紙糊神明堅固牢靠,不易損壞和遭蟲蛀,可長年供奉。 本專題即欲探究紙塑神像的歷史淵源、特色及製作方式,並經由採訪紙塑神像的大師蔡爾容師傅,來了解專家其對傳統工藝的用心與堅持、並積極創新,將傳統紙塑技術慢慢地推廣到全世界。同時希望藉由此專題能將台灣這樣珍貴的紙神像工藝技術與文化資產,可以向下扎根,讓下一代能更進一步認識台灣的文化資產,並進而保存、維護與宣揚。

地方描述:
  雲林縣的北港鎮及相鄰接的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一帶的古地名叫做「笨港」,曾是緊鄰海口的河港城市,是早期漢移民進入台灣的城鎮。幾百年來由媽祖信仰所衍伸孕育的傳統宗教工藝、文武藝陣、傳統民俗、產業小吃及街區巷弄,成為這個百年藝鎮展現可代表臺灣歷史文化底蘊極為保貴的文化資產。本次專題欲探究的紙塑神像大師即是位在雲林縣北港鎮,這位北港大師為尋回失傳百年的技藝,不惜放棄高薪的科技工作,抱持著對傳統工藝傳承的使命感,義無反顧地回到北港小鎮接手紙塑工作,並決心發展紙塑技藝,讓紙塑神像技藝從北港出發,將台灣紙塑神像傳統工藝躍上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