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就是世界地球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天舉行記者會,邀請台灣各界共同舉辦各項環保行動響應,並與相關團體共同發起連署支持環保署落實「2030全面禁用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免洗餐具等4種一次性塑膠製品」政策,減少塑膠垃圾的危害,保護森林,海洋和濕地。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常務理事陳建志表示:「在減塑政策推行方面,目前在NGO和學校都做得滿好的。塑膠袋雖然使用上還是滿高的,但是愈來愈多人會帶購物袋。但是我們還是要呼籲,像前陣子小虎鯨肚子裡發現很多塑膠袋,這些已經危害到野生生物的生存,除此之外,很多的塑膠產製品含有環境賀爾蒙,已經跟我們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才要大家一起配合去減塑。」

世界地球日網絡主席Kathleen Rogers 得知台灣環保署宣示2030禁用塑膠的政策之後,特別錄了一段短片,表達對於台灣各界在禁用塑膠政策上的肯定與感佩。她談到:「越來越多研究開始關注塑膠對人類健康的衝擊。塑膠會在自然環境中碎裂,對於兒童的健康及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都會造成影響。」並邀請台灣每一個人都能一起行動,共同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過度使用。 
「每年有800萬公噸的塑膠進入海洋,足以堆滿全世界的每一寸海岸線」、「全世界每分鐘發送出將近200萬個一次性塑膠袋」,世界地球日所公布的塑膠污染十大真相,在在顯現人類濫用塑膠的事實。回望台灣,參與國際淨灘行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 ICC)的台灣各團體於三月初整合並公布2017年的海洋廢棄物監測報告,其結果顯示:在兩個月的監測期間內,共清除46,324公斤的垃圾,其中以49,305個寶特瓶、32,347個塑膠瓶蓋、23,113支吸管、17,321個玻璃瓶以及16,436個塑膠袋為大宗。

環境資訊協會常務理事陳建志呼籲要減塑就要身體力行

圖(三)環境資訊協會常務理事陳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