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古早社會物資缺乏,老祖先們在「愛物惜物」觀念下,對鋦補需求甚殷,因此鋦匠們挑著修補工具,行走於大街小巷之間。可以修補的材質並不限於陶瓷,舉凡鐵鍋、瓜瓢、塑膠水壺帶、木桶、布袋等,真是無所不補。過去修補工匠通常是一身簡服、身揹木箱、手持專用響板,沿路一面拍動響板一面叫修,遇有修補器物即隨處擺下行當,坐上小椅子就地修補。
這般景象,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補鼎】
早期的「補鍋」師傅載著補鍋工具穿街走巷,補鍋時助手將風箱煽旺炭火,生鐵燒成火紅滾燙的鐵漿,經過錘打平整,現場便可將破洞修補完成。
●【補衣】
早期由於生活不易,一般人的衣服材質多是用粗棉布製作,衣服破了就補,所以穿補丁衣服的人隨處可見,家庭婦女也必須練就一手好針線活。而昔日的客家藍布衫、婦女的繡花鞋與肚兜、荷包,以及兒童的虎頭帽,今天都成了要被保存的文化資產。我們團隊真的很喜歡的感覺,它可說是一個多麼令人懷念的
。
●【補傘】
補傘的師傅所用的工具不多,通常是挑著一副筐子擔,一頭筐子放著待售的二手傘和回收的舊傘、壞傘;另一頭筐子裝著補傘工具如尖嘴鉗、鐵錘、剪刀、鋼銼、螺絲刀、成卷的鐵絲等,走街串巷攬補傘生意。
●【補硘仔】
是相當精緻而特殊的行業,工匠會先把糯米煮熟擣爛,加入蚵灰,用來黏補破裂的瓷器,黏補完後,再將金屬釘斜打進去,密貼在瓷器上,修補過後痕跡平整,瓷器堅固的程度和原先的相同
。
|
|
把特別鑲龍鑲寶石的補硘仔收藏 |
過去台灣早期的老盤子
寓意子孫滿堂 |
【照片來源:補情硘意
隊親自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