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網頁內容 - 環環「香」扣 - 焚香的意義

環環「香」扣

焚香的意義

源自遠古時代,焚香以降神,為中國祭禮之重要儀式,祀典或可無酒,或可無肉,但不可乏香,因為梟梟薰煙,明光火曲與撲鼻馨芳以通神靈,引神循香而至而達祝天地祈祥納福,人神交融之目的。目前焚香主要用於宗教儀式,以祭祀鬼神,燃燒的灰燼稱為香火(香灰),有時被視為神明的象徵,因為神靈或亡魂能吸食香氣,故在神、佛、祖先前燃香有祈禱意味,常見於佛教、道教的寺廟,或者是東正教、天主教、聖公會及歐美的信義宗等的儀式中。

佛教品香的器具
圖片出處: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佛家認為燃香於佛前發願,是捨己為人之意
,是「真供養」。《蘇悉地羯羅經》中論述以塗
香、華鬘、燒香、飯食、燈明為供養本尊的其一法物。道教把香灰視為神靈的象徵,稱為「香火
」;香也是作法的用品之一,參拜五方財神時須
使用青、黑、黃、金,和赤色的香各一支,稱為
「五色香」等。

漢代之後,調配多種香料製造特有的香氣,
出現「香方」的概念,並出現治病的藥香,「香
療法」漸成風氣,香藥也因此貴重。 宋代之後,
香進入書齋琴房,結合日常起居生活,品香成為
優雅的文化,焚香不只是芳香之物,而已成為怡
情養性、啟迪性靈的現象。

焚香的行為代表著人們一種虔誠與期待的表現,蘊含著對神明的尊敬及對祖先懷念追思之情,現在儒、釋、道相融,焚香幾乎已成了東方信仰中必備的敬神祭祖的方式。至於外國,如印度教、日本神道教、猶太教等,都有焚香禮拜的習俗;就連西方的基督教,在【聖經】裡就有三十餘處關於「香料」、「調香」、「香的應用」的記載,東方三賢人送給剛降生的耶穌基督的禮物中,就有兩樣是珍貴的香料─乳香及沒藥;天主教的焚香儀式,首見於四世紀的聖餐禮上,而聖誕節的子夜彌撒,由教宗親自提拿香缽,於香煙裊裊上升之際虔誠祝禱;可見焚香,在世界各國皆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觀音殿之香爐
圖片出處:彰化南瑤宮

東方三賢士
圖片出處:維基百科-東方三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