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是:
地方人物領袖類。
二、我們的「地方社區」是:
彰化縣大村鄉雖然是個鄉下地方,人口也只有三萬六千多人,但是鄉內有大學,也有中央級的機關設置。隸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就設置在大村鄉的田洋村。這個農業的科技重鎮,幫助了無數的中部地區農民,不管在品種改良,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等.都提供了很好的協助。 在水稻方面,中彰投區為臺灣重要栽培地區之一,生產面積為 43,035 公頃。本區水稻生產之特色為稻米用途多樣化,適合加工之秈稻及糯稻占全臺近五成,適合做為超商冷藏飯糰之臺 9 號品種,也是以本區為主要產區,因此本區水稻試驗及推廣工作不僅考量人民糧食供應之需,更以增進多樣化利用及提升經濟價值為目標。
三、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台稉9號是目前台灣稻米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良質米之一,它獨特的香Q口感,最適合做壽司米,同時它還有一個好處:耐久藏,即使是舊米也有能保有新米一般的好口感。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許志聖博士是台稉9號研發史上,參與時間最久、涉入最深的計畫主持人,因為台稉9號的研發成功,讓他當選1995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許志聖就是台稉9號的代名詞。
一個水稻新品種的育成,最短要花六到八年時間。以真正讓許志聖揚名的台稉9號為例,從1981年投入育種,歷經12年,才成功命名。培育新品種,必須經過雜交組合與選拔,失敗機會很高,許志聖形容:「育種的過程就像池子裡有1,000隻小魚,後來淘汰成100隻、十隻,你永遠不知道哪一隻會長成大鯨魚。」 新品種命名,通常由研究團隊自行提出,命名能否通過由15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團決定。
許志聖說,評審團成員不只到田間看新品種水稻生長情形,也會把米煮成飯吃吃看,並對研究團隊提出詢問,然後研究成員退場,由評審投票表決是否通過命名,再把研究成員召進來宣布結果。成功或失敗,就在這一剎那揭曉。
2015年年底許志聖博士將退休,他立志要開發出一款可以「打敗自己」的新稻種,而且必須在品質與產量上同時達到成功,然後他就可以光榮退休。我們團隊(津津樂稻),有幸得到許博士的同意來參與及訪問,整個育種的過程與知識,雖然時間有限,我們將盡全力去完成這個任務。
由於一個品種的育成,不單只是有育種而已,還包括了整個栽培的過程。所以本津津樂稻小隊,由耕田、插秧、施肥、中耕管理、收穫、乾燥、碾米、農機認識等,各個過程在有限的時間內都去了解與體驗實作,希望能將我們的體驗與了解,特過網博介紹給大家認識。
四、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學校的網路環境︰我們使用電腦教室的電腦與網路查詢資料並將資料上傳至我們網博專用之臉書社團。影像處理及資料整合多數工作在這完成。
家中的網路環境︰成員家中大多是ADSL寬頻上網,也有同學家有光纖上網,所以放學後,我們透過網路用LINE及FB社團整理資料及討論,再由一位同學家的電腦做為網頁製作的主機。部分所需的軟體技術,我們從YouTube上找到相關教學並將連結傳至FB社團,讓大家抽空學習與練習。
五、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我們所遭遇的第一道難關就是專業,雖然天天都有在吃飯,自認為米飯應該沒那麼難了解,結果一接觸才發現,每一個過程都是專業。從農機體驗、水稻認識、田間採樣、水稻收割、育苗流程、農場參訪、碾米、色彩選別、白米包裝等,樣樣都有他的專業知識,不是一下子就能聽懂,需要時間來消化。
第二道難題,許志聖博士提供了我們很多的資料與照片,專業度太高,不知要如何整理,如何在網站上呈現。只好用我們能理解的角度來整理與呈現資料在網站上。
第三道難題,大家的時間都很難協調,好幾位隊友都要補習,還好最後想出了用雲端的概念,將資料與想法送上雲端,大家抽空提出想法,來解決這個難題。
最後我們遇到的難題就是網頁的製作,因為大家對於製作網頁的技巧沒有那麼熟悉,所以一開始真的很頭痛,還好我們去請教農業改良場的專家給我們推薦了一套網頁製作軟體。只要會office就會是用這套軟體了,加上YouTube上有很完整的教學,所以我們就克服了這個難題。
六、心得箴言:
我們津津樂稻小隊成員,每一個都是第一次做網博。雖然有很多的學長姊及老師都做網博有經驗,也提供了們寶貴的經驗,但是真的自己親自來做,還是有很多困難要突破。真的非常感謝幫助我們小隊的每一位專家,尤其是許志聖博士,他非常風趣,也很客氣。我們不懂的地方,他都不厭其煩的教導我們。也謝謝新豐農產行的黃國峰先生,不但教我們很多碾米選別包裝的知識,又送我們一人一包,我們親自包裝的台梗九號米,真是太感激了。要謝謝的人真的很多,我們津津樂稻小隊全體在此對你們說"謝謝你們"。
本頁資訊來源
彰化縣立大村國中2016網路博覽會 津津樂稻小隊製作
建議瀏覽解析度:寬度1000px以上 【追尋完美之稻~許志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