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
  地方環境議題組

我們的「地方社區」
   臺北市早期垃圾處理的方法是用掩埋法,掩埋場漸漸的飽和,在台北市寸土寸金的環境下,要再使用掩埋的方式是不可行的,於是台北市於1987年建造了第一座焚化廠─內湖焚化廠,陸續又建立了木柵及北投焚化廠,以解決當前垃圾的問題。隨著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透過環保活動的宣導,市民勤做資源回收,目前 臺北市資源回收率在五成以上為全臺之「冠」,不過回歸到源頭,減少製造垃圾,才是我們要的研究目標。

臺北市第一座焚化廠 ─ 內湖焚化廠

 

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這次要研究的主題,主要的目的是透過專題內容告訴大家,垃圾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並藉由搜集資料、訪問、校外參訪等,讓我們更瞭解日常生活中廢棄垃圾的處理及資源再利用的方式。在減少垃圾部份,在學校校 慶園遊會舉辦減塑運動,提醒大家使用環保杯、筷、碗,減少製造垃圾,進一步達到減少廢棄物的目標。在資源再利用部分,由老師帶領我們親手製作再生紙,平常多使用再生紙,就可以減少森林的砍伐,保護地球的生態平衡。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專題製作場地是利用學校的電腦教室,網路速度100M,上網找資料很有效率,回家或放假時間利用個人電腦來整理或收集資料,同學們互相連絡則使用手機或 facebook 互相交流訊息,寫好的資料,都會先貼到老師的blog,經老師審核後,再利用電子信箱傳遞檔案和資料,達到團隊合作最大的功效!


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困難
  在做專題網頁時,我們需要善用午休時間,有時候精神狀況不好一個午休只想到一句話,但狀況好時可以飛快的完成一個章節,在寫專題的報告時,需要讀許多的書和看許多影片,並應用在生活中,有時候要先準備隔天小考在看書,因為國中的課業繁忙,很難湊出時間來,且我們還要學會如何控制壓力,在適當的時間發洩它。
  去焚化廠參訪時,我們必須學會克服垃圾散發出來的惡臭,參訪過程有安排環境教育講座,聽講時雖然很想打瞌睡,不過我們還是撐著眼皮,不能讓它閉上認真聽講,聽到不懂的,先努力思考拼湊出那段話的意思,如果還是不懂再問老師。
  在老師們的教導中,我們學會更多原先不會有關生物的事物,剛開始去焚化廠時,覺得沒必要,因為以為自己都懂,但是回來後,才知道原來自己還有許多的未知,了解了甚麼叫做虛心求教,因而收穫滿滿。

心得箴言
  自從加入專題研究網頁製作小組後,參加了好多活動,而這學期也要過去了,回想過去的各種活動,讓我感到充實而快樂。最初的活動是校慶減塑推廣,我擔任社團攤位裡的遊戲主持人,我們的攤位的人潮比預想中還要多呢!聯署活動也是大成功。再來去了焚化爐,在那裡我們問了不少關於垃圾處理的問題,也親眼看到垃圾焚燒、處理的過程,真是寶貴的經驗;還有聽在荷蘭研究塑膠垃圾問題的姊姊的演說,不少有趣圖片的投影片吸引了我們的目光;接著大家一起製作再生紙,玫瑰、紅包、茶葉、橘子、香水、亮片等等與紙漿混合,造出富有趣味、漂亮又實用的再生紙,不管是拿來當卡片、相片裝飾還是自己收藏,都很適合。這裡面的活動沒有不喜歡的,每一個活動,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特別的經驗,對我來說,每個活動都是最棒、最有趣的,不僅學到了相關知識,也能和夥伴一起進行,真的是很開心。而在部分活動中,我更體認到了垃圾問題的嚴重性,與其做資源回收,努力減少垃圾量才是治本之道。如果我們不把垃圾量減少,那麼地球就會推滿了垃圾,畢竟資源回收並不能完全的回收垃圾,而這樣,最後受害的也還是我們自己。寒假就要到了,觀光垃圾一定會增加不少,如果大家能多使用環保餐具,那麼台灣一定會更美麗。我們研究小組成員,不會當行動上的侏儒,會力行環保工作的。相信我們,一定會越來越好。

 

◎橫幅內容:配合校慶園遊會辦理減塑活動照片。

© 2014∼2015台北市立士林國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