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眶蟾蜍〈蟾蜍科〉學名:Duttaphrynus melanosticus(Schneider, 1799)其他俗名:癩蛤蟆、Spectacled toad特徵: 中型蛙,鼓膜大而顯著,上下頜有黑色線,有黑色稜起的眼眶,前後肢腳趾尖為黑色。
盤古蟾蜍〈蟾蜍科〉學名:Bufo bankorensis特徵: 大型蛙,鼓膜顯著,耳後腺體凸出,有些個體有背中線,皮膚粗糙布滿肉疣。
中國樹蟾〈樹蟾科〉學名:Hyla chinensis(Guenther, 1858)特徵: 小型蛙,鼓膜圓而清晰,頭部過眼、鼓膜有一條黑褐色眼罩。
澤蛙〈叉蛇蛙科〉 學名:Fejervarya limnocharis(Gravenhorst, 1829)特徵: 中型蛙,鼓膜及顳褶明顯,有些個體有背中線,但寬細不一,背部有許多長短不一的棒狀膚褶。
虎皮蛙〈叉蛇蛙科〉 學名:Hoplobatrachus rugulosus(Wiegmann,1834)特徵: 大型蛙,鼓膜大而明顯,背部有許多長短不一,排列整齊的長棒狀膚褶。
小雨蛙〈狹口蛙科〉 學名:Microhyla fissipes(Boulenger, 1884)特徵: 小型蛙,鼓膜不明顯,顳褶明顯,身體肥短呈三角形,背中央有一塊明顯的深色對稱塔狀花紋,花紋有側另有一些平行細縱紋。
黑蒙西氏小雨蛙〈狹口蛙科〉 學名:Microhyla heymonsi(Vogt, 1911)特徵: 小型蛙,鼓膜不明顯,顳褶延伸到腹面,身體呈三角形,有背中線,中央有一個小括弧()斑,體側兩旁有過眼的黑褐色長條斑紋。
巴氏小雨蛙〈狹口蛙科〉 學名:Microhyla butleri(Boulenger, 1901)特徵: 小型蛙,鼓膜不明顯,有顳褶,皮膚有肉疣顆粒,兩側各有一行黑色斑點,和背部大塊花斑平行。
腹斑蛙〈赤蛙科〉 學名:Babina adenopleura(Boulenger, 1909)特徵: 中型蛙,上唇及頷腺呈白色,鼓膜明顯,鼓膜周圍有黑色菱形班,背中線明顯。
貢德氏赤蛙〈赤蛙科〉 學名:Hylarana guentheri(Boulenger, 1882)特徵: 大型蛙,上下唇皆為白色,鼓膜大而明顯,周圍白色,兩側各有一條明顯的背側褶。
拉都希氏赤蛙〈赤蛙科〉 學名:Hylarana latouchii(Boulenger, 1899)特徵:中型蛙,上唇白色,口角後的兩團白色頷腺顯著。背側褶明顯,體側有黑褐色斑紋。
美洲牛蛙〈赤蛙科〉 學名:Lithobates catesbeianus(Shaw, 1802)特徵:大型蛙,下唇白色,鼓膜大型明顯,背部綠色有黑色斑點。
金線蛙〈赤蛙科〉 學名:Pelophylax fukienensis(Pope, 1929)特徵:保育類,中大型蛙,鼓膜大而明顯呈棕黃色,背上有明顯綠色中線。
日本樹蛙〈樹蛙科〉 學名:Buergeria japonica(Hollowell, 1861)特徵:小型蛙,上下唇有黑色橫帶,鼓膜及顳褶明顯,背部有X型或H型深色花紋,背中央有一對短棒突起。
褐樹蛙〈樹蛙科〉 學名:Buergeria robusta(Boulenger, 1909)特有種,特徵:鼓膜及顳褶明顯,眼睛大而突出,兩眼間有T字形斑紋,從兩眼間到背部有一塊深色三角形斑。
面天樹蛙〈樹蛙科〉 學名:Kurixalus idiootocus(Kuramoto&Wang,1987)特徵:小型蛙,體色會隨著環境變成淡褐色或深褐色,鼓膜及顳褶不明顯,兩眼間有深色橫帶,背部有一個X或H型的深色斑。
斑腿樹蛙〈樹蛙科〉 學名:Polypedates megacephalus(Hallowell,1861)特徵:大型蛙,上唇白色,從吻端經眼鼻線及顳褶下方有一條黑線。背部淺褐色到深褐色,有縱條紋、斑點、X或「又」字型花紋,個體間變化很大。
莫氏樹蛙〈樹蛙科〉 學名:Rhacophorus moltrechti(Boulenger,1908)特徵:特有種,大小型蛙,眼睛虹彩橘紅色,鼓膜及顳褶明顯,背部黑綠色,腹部及後肢內側常帶有紅色或黑色斑點。
布氏樹蛙〈樹蛙科〉 學名:Polypedates braueri(Vogt,1911)特徵:中大型蛙,顳褶橘紅色,背上有4-6條深褐色縱帶,散雜一些斑點,有些個體沒有縱帶,後肢股部內側有黑白相間的網狀花紋。
關於本站 | 除斑偵蒐隊小組製作 | 授權說明 | 聯絡我們 | © 2015 彰化縣溪湖鎮溪湖國民小學
2015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最佳瀏覽環境:google chrome 1024x768以上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