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進修

 溪流的環境需要全民的力量   
       河流是聚落的開始,是文明濫觴。樹梅坑溪是竹圍地區早期賴以維生的水源,舉凡飲用、灌溉皆取自於此。雖然現今我們和樹梅坑溪的依存關係不如早期那樣密切,但它仍在我們的生活中揮舞著流動的羽翼。
        本來以為污染河川最大的來源應是工業廢水,竹圍地區沒有大工廠,樹梅坑溪會是低度污染的川,卻不成想只有民生用水也能將河川嚴重惡化。可見我們的民生用水是多可怕的一件事,節約用水是刻不容緩的事。整治河川在臺灣是一項重要且持續的工作。樹梅坑溪也是從人工運河及消波塊到生態工法再回到混凝土邊堤,一次又一次的試著。我不禁想,到底哪一種才是適合臺灣河川的工法?也許哪一種都不適合,因為我們永遠沒有從社區規畫和國土永續使用的理念來尋求解決之道,而是短視的追求立即性的經濟利益,被財閥綁架。在環境、經濟之間,我們需要一個大有為的政府,更需要清醒的人民。
      身為一個教師,應帶領竹圍地區的小朋友去深入感受生活周遭的環境,發覺身邊需要關注的小角落,所有的社會議題都必須從生活中做起才有意義。也許,我們能做的不多,也許一個人的力量不大,但把每個人的力量匯集起來,我們可以改變一些事。
教師:黃嬿樺

教師對於樹梅坑溪教育的期望

       對於我這個年代出生的鄉下孩子而言,兒時記憶中,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溪流。每逢夏季,在清澈冰涼的溪水中戲水、漂流、摸蜆、釣魚、抓蝦、翻石頭找螃蟹……是我們暑假生活必備的「饗宴」。因為親近溪流,能為炙熱難耐的酷暑生活,注入一劑清涼的醒腦劑;也能為我們漫長又枯燥的假期生活,增添莫大的樂趣。
  十年前,因調動之故,來到淡水竹圍國小任教。那時的我,唯一知道淡水區的溪流就僅有聞名全臺的「淡水河」而已。六年前,因要撰寫四年級自然領域課程教學計畫有關水資源方面的內容。於是,我便上網搜尋,看看竹圍地區是否還有其他溪流。沒想到果真有條溪流流經竹圍地區,它即是「樹梅坑溪」。
       但令我感到極度納悶的是:「既然此地有這麼一條溪,且名字還挺美的,但為何我到此任教好幾年了,卻始終未曾聽同事、學生或家長們提起它呢?」
       四年前,竹圍文史工作室首度與本校合作,共同推動「樹梅坑溪文化季」。當時的六年級學生,除了聆聽樹梅坑溪相關的文史介紹外,同時也在藝文課程學習樹梅坑溪大型畫布彩繪和河川肢體律動。而本校陳建興主任更親自帶領學生們,進行樹梅坑溪的生態人文踏查研究。
  經過那一年與學生們的共同學習,我的疑惑終於有了解答。啊!原來是因樹梅坑溪生病啦!所以竹圍地區的人們才會暫時將它遺忘呀!那麼,該如何喚醒竹圍地區的居民對它的記憶和共識呢?我想,這就是此網頁建置的目的和存在的必要性吧!身為竹圍國小的老師,我們可以將此網頁運用在家鄉介紹與環境教育的相關教學上,透過教育來影響具有潛力的學生,帶領他們深入探討樹梅坑溪的古今變異和未來的去向。如此,相信也能進而影響整個竹圍地區的居民,使之產生共識並發揮願意改變的內化行動力。在此,衷心期盼竹圍國小的學生們也能和小時候的我一樣,早日擁有一條屬於自己兒時美好回憶的溪流。
教師:邱玉彤

辦理教師樹梅坑溪研習
教育老師當環保的推手
由教育的方法推展樹梅坑溪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