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簡報

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一、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是:

地方社團族群類

二、我們的「地方社區」是:

 

慈濟文化園區

慈濟文化園區

1966年證嚴上人於臺灣花蓮,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創立慈濟,初期與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省下五角錢,投入竹筒裡,開始慈善濟貧的工作。
  四十幾年來,慈濟的志業,由慈善而醫療、教育、人文;從偏遠的花蓮一隅開展至全球五大洲。
  慈濟文化園區坐落於花蓮市中央路,園區包含了慈濟醫學中心、靜思堂、靜思竹軒及慈濟大學園區,凝聚呈現出證嚴上人致力「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大志業的精神。慈濟文化園區,不僅是慈濟人的精神中心,同時也是佛教藝術的具體展現。
  慈濟的環保開啟二十年 ,改變了許多人的價值觀,做環保成為一種優雅高格調的象徵,更有許多花蓮人在慈濟環保教育站找到人生的新價值。

三、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著藍天白雲的志工

著藍天白雲的志工

「走在最前,做到最後。」一群默默在這片土地上耕耘的人,他們不是農夫,卻和大地十分親近;他們沒有薪水,卻每日工作不休假。
  一念心,一雙手,低下頭,彎下腰,拾起一個瓶蓋、一張紙。將付出當作感恩,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珍惜資源不浪費。他們是街頭巷尾的無名英雄,生活中蘊涵哲理,寫下感動人心的生命故事。
  清潔手,清淨在源頭,從日常的環境清潔做起,推廣到心靈的淨化。舉起雙手,擁抱陽光,藍天白雲遍及全世界,轉動地球生生不息。

四、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在這段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不少問題,例如組員時間不夠、資料蒐集能力不足、資訊科技操作不熟等部分。以下分別描述:

(一) 組員時間不夠的問題:

組員課後時間無法參與,三年級的成員週一到週五都是整天課程,為了不影響學校課程,我們要排除正式課程、學校活動、課輔指導等時間,所以討論、採訪或實作時間更是少,不過大家堅持到底,沒有放棄。雖然僅有午休時間和下課時間可以集會,但每次都認真做事,互相幫忙,在有限的時間內,達成設定的目標。

(二) 資料蒐集與整理能力的問題:

手寫工作日誌沒有太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應算是在蒐集資料和整理內容,組員整合的文章常常無法連貫,不是離題,就是內容太少,需要經由老師的說明、示範和修改,小組再討論、修改,大家基本的作文能力都不錯,因此在資料整合上多練習多請教師長,都能順利呈現成果。

(三) 科技與媒體應用能力的問題:

組員都是國小三年級學生,剛開始上資訊課,資訊操作方式不熟,如中文打字、寄電子信件、使用搜尋網站等。因此,我們利用集會時間說明外,在家也練習打字上傳心得。隊員也會以電子信箱傳遞文字檔案、照片。在相機操作上,組員平日在家都已操作過很熟悉,但是拍照時的角度、清晰和重點上不太穩,所以需要多嘗試,才摸索出技巧,拍攝出適當的內容。

五、心得箴言:

期待的曙光

期待的曙光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導致災害頻傳;科學家用心研究分析得到共同的論點,主因來自人為嚴重污染大自然,造成溫室效應所致。如何減緩災難發生?我們又能為大地做些什麼?為未來子孫做些什麼?「環保」,是唯一答案!這需要帶動、啟發人人愛心,亦必須身體力行,才會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