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及典故 穀色穀香 昔日風華 改造與重生 建築推手 米粒頭趴趴走 愛的穀粒
 
 
 
 
前往專題簡報首頁
 
 
 
 
 
 
 

 

首頁 ››› 愛的穀粒 ››› 認識碾米過程

 

粒粒皆辛苦-認識碾米過程


田間收穫的稻穀,加工脫殼後就是糙米
糙米去除米糠層保留住胚芽就是胚芽米
糙米碾去米糠層及胚芽剩下胚乳,就是白米

 

        位在埤頭鄉的中興穀堡內,保留了一具40~50年前的碾米機具,清楚介紹著早期稻穀碾製成白米的過程,很多都會區的人到此一遊,才知道原來白米是這樣產生的。

【第一道程序】
        收割起來的稻穀,經由「脫殼機」,將稻穀的殼剝掉,產生糙米,這時候稻穀的殼和米還未完全分離。

   
   未經過處理的稻穀                  脫殼機利用橡皮滾筒產生扭力來剝稻殼
 

【第二道程序】

        利用「斗昇機」將稻穀提升至設定的高度,以進行加工生產,斗昇機的原理是利用精準離心力將槽桓的米拋至滑帶。


昇機可節省搬運人力

【第三道程序】
        「風穀機」主要功用是利用風速分離稻殼和糙米,稻殼重量輕飛的遠,糙米較重則落在近的地方。機器脫下來的稻殼又稱為粗糠,最常被用來當作栽培用的肥料。

  
      風穀機將稻穀分離成粗糠和糙米                           糙米與脫下來的粗糠

 

【第四道程序】
        「精米機」利用內部的螺旋槳,促使糙米翻滾,再利用糙米互相磨擦撥落米糠層,利用網中的縫隙分離米糠,將糙米精製成白米。
        分離出來的米糠,可是相當有營養價值的,米糠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和蛋白質及脂肪,可以改善人體的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因此有人把它拿來製成米麩¡,很多農家也用來當飼料。
  
      糙米經過精米機加工變成白米            米糠(左瓶)也有相當高的營養價值


【第五道程序】
        「選石機」利用風力使米粒上下跳動,內有網片呈凹凸狀產生摩擦力,白米光滑摩擦力小,米粒往下走動,石頭有菱角摩擦力大往上爬,最後將石頭自白米中挑出。早一輩的人有句話「吃飯會落嘴齒」,有了選石機,吃飯就不會再吃到石頭了。


選石機發明後,吃飯不會再「落嘴齒」

【第六道程序】
        「色選機」是後期才有的發明,機台內的白米滑道裝有色差偵測器鏡頭,色插針測器只要發現異物,就會將訊號傳遞至電腦,電腦接受訊息後下指令,用空氣槍打掉不良品,剔除白米中有色異物。
最後一道程序完成後,就是粒粒均勻,品質優良的白米。
   
     現代人吃的米,都是電腦選的                             電腦淘汰的米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發現了早期的碾米過程只有分糙米和白米,沒有胚芽米。其實,在精米過程中,保存營養價值最完整的,是屬於糙米而不是白米,但由於糙米表面還有一層米糠層,口感較不好又不容易烹煮,所以後來又進化出胚芽米,保留米粒尖端的胚芽(一般白米是全部碾去胚芽),養分比白米多,口感又勝過糙米。


    
                 糙米顏色較黃有光澤                                    胚芽米顏色較白無光澤

【附註】
每100公克的糙米、胚芽米及白米,其所含的營養成分為:

  糙米 胚芽米 白米
熱量(仟卡) 351 354 356
蛋白質(克) 7.9 7.5 6.6
脂 質(克) 1.9 1.4 0.5
醣 類(克) 71.8 74.4 75.7
纖 維(克) 1.0  0.4 0.12
維生素B1(毫克) 0.54 0.3  0.12
蛋白質及脂質含量資料來自台中場,其餘數值摘錄自福場博保著「炊飯的科學」

表格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早期物資缺乏的時代,能吃上一晚香噴噴的白米飯,是很多家庭最奢侈的享受,隨著時代變遷,現代人講求健康,糙米、胚芽米成為養生的代表食材。其實不管糙米、胚芽米、白米,都是從同一粒稻穀加工而來的,農民辛苦的耕種,收割後還要經過一道道的手續將它的殼層層去掉,才能成為盤中飧,真的是粒粒皆辛苦。

【參考資料】

中興穀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照片拍攝】

米粒頭創意隊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