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座歷史古蹟最重要的就是古往今來的故事,昔日過去的樣貌,發人省思的歷史背景,與現今的物換星移,每一個故事都有它的特色,不管是歷史事蹟還是文化

背景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藉由本篇主題,能夠了解到歷史的變遷,以及相關事蹟,以下詳細說明。


日治時期昭和5年

 

曾闢建田中神社,目的為奉祀戰亡的日本皇族。規定每月初一、十五要到神社朝拜。

民國34年

創建鼓山寺,光復後原址改建為鎮安宮,由陳鴻苗主持,初期奉祀開台聖王鄭成功。

民國46年

開創者:邱在,拆除神社後建寺。
擴建,改供奉釋迦牟尼佛,偏殿設佛學講堂。

 

民國47年

敦請駐鍚於新竹青草湖靈隱寺之圓和尚尼前來主持。(佛學小知識:再寫師父法號時,「上○下○」中的上下,必須靠上且縮小,以示尊敬!「上」代表「上求佛法」,「下」代表「下化眾生」。)

晉山後,首先增建講堂及禪房。
(晉山:晉,進之意;山,寺院之意。新任住持初入寺院繼承法務。)

民國60年

重建大雄寶殿。

民國65、66年

大殿左右兩側寮房、客室興建完成。

民國81年

創立菩提共修會、佛學營,宣揚慈善之道。

民國82年

常圓師父將住持的職位傳給光宗法師繼任


 

 

※佛學小知識【佛寺用語大不同】
「寺」 是一般佛教的廟宇稱呼,
「宮」 為舊時皇室所住的地方, 王爺、妃、后等級的神祇的廟宇 可稱   為宮,
「殿」 是指以前皇帝辦公的場所,屬於 帝王等級的神祇的廟宇才 稱為殿,
「廟」 則是通稱名詞,如天公廟、仙公廟、土地公廟、有應公廟等,等級沒有一定。
「祠」 是指規模不大的廟宇,或供奉忠魂的廟宇也可以稱祠,
「壇」 指高於地面的祭台,或民間私人所有的廟宇稱為壇。
「觀」 是道教對廟宇的正統稱謂,
「堂」 是齋戒的佛堂或中、小型廟宇。
「巖」 是指近山或建於山沿的佛寺,或稱「岩」;「庵」 是專指女尼拜佛的廟宇。

經由這次的沿革整理,讓我們可以了解到鼓山寺的歷史事蹟,建寺以來歷經的一切困難,都在先人的努力下化險為夷,步步邁向成功,但大家別忘了在成功的背後

過程是更值得令人再三回憶的可貴記憶,藉由沿革的製作,將這一切展露無遺。

參考資料:
寺廟檢視-鼓山寺,網址: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gis/searchRes.php?id=520A50
田中鼓山寺-互動百科,網址: http://www.baike.com/wiki/%E7%94%B0%E4%B8%AD%E9%BC%93%E5%B1%B1%E5%AF%BA
鼓山寺歷史沿革,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gushan534-gushan534/article?mid=602&next=463&l=f&fid=9
(網址: http://www.4qx.net/FoXue_ZhiShi.php?id=10959&fo=1238548713)
台灣寺廟稱呼有甚麼不同?,網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072004042
http://c.ianthro.tw/15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