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 畫 總 覽

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

地方歷史古蹟

我們的「地方社區」

新竹地區古稱「竹塹」,遠在漢人入墾之前,即為原住民道卡斯平埔族、賽夏族、泰雅族世代聚居之地。1945年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初期僅將新竹州改為新竹縣,轄區包括新竹、桃園、中壢、苗栗等八區。1950年因行政區域調整,將新竹縣劃分為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1982年,新竹市與香山鄉合併升格為省轄市與新竹縣分治,並同時將新竹縣治遷建竹北市。位於臺灣省西北部的新竹縣市,雖然縣市分治了,仍然有著密不可分的牽連,不僅留有許多無價的古蹟與民俗藝術,最重要的還傳下了濃厚的文風,我們想將此一擁有厚實文化基礎的地區介紹給所有的朋友,因此我們定義「我們的地方社區」是現今的新竹縣、新竹市及伴隨著成長的人事物。

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竹東圳全長 21 公里,由地方士紳集資,聘請日籍技師於民國 17 年修建完成,主要功能為汲引上坪溪作為灌溉之用,受益農田廣達 800 公頃,是新竹地區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近年竹科成立後,用水量大增而建造寶山水庫,其水源即取自竹東圳,可見竹東圳自古至今的重要性。
竹東圳隨著時代的變遷,從早期竹東農業的血脈蛻變為臺灣科技的命脈,竹東圳所供養的新竹科學園區,幫助臺灣由工業社會升級到科技工業。正因如此,政府花了許多的經費來整治與改善竹東圳,由民國 83 年起到 92 年的改善工程中,除了一號隧道外,其餘水利設施幾乎都煥然一新,反而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古樸風貌。
雖然如此,但我們認為「圳路」是台灣早期先民在大地上寫下的珍貴歷史,「水圳文化」是先賢們在台灣拓墾時期的活字典,是台灣農業的血脈,希望借此專題研究網頁,能對於竹東圳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並將地方社區的共同記憶記錄下來,在農業逐漸式微的現在,喚起人們的重視。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學校校園目前形成一區域網路,透過與新竹市區網中心連結的兩條 ADSL 專線而連上台灣學術網路 ( TANET )。放學回家後,團隊成員家中都有數據機連到自己的 ISP,再與 Internet 連接。

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早期因農田灌溉需要而開闢的竹東圳,近代因農業式微的關係,漸漸被人遺忘,雖然肩負起寶山水庫引水的功能而做全面性的整治,但能夠確實指出圳道在哪兒的人,真如鳳毛麟角。我們蒐集到的資料中,雖然對於大部分之水利設施有著詳盡的介紹,但欠缺詳細地點及該如何到達,還好透過精密地圖及 Google Map 的協助,雖然地圖上並沒有竹東圳的標示,但大都只要花費些時間,就可以尋找到。還是有幾項設施是非常困難找到的,如二號隧道、八號隧道、九號隧道、十號隧道、十一號隧道、二號虹吸工等,除了參考資料沒有提及外,地圖上甚至沒有道路可抵達附近,可以說是就在荒煙蔓草中。
這六項設施中的二號虹吸工,經新竹農田水利會的林慶恩先生指點,知道因整治工程而廢棄不用,省卻了尋找的工夫。而二號隧道與前後的一、三號隧道幾乎都是用暗渠銜接,只有二、三號隧道間有1公尺的明渠,位置大約在東泰高中與上坪溪河床間的邊坡上,沒有任何路徑可達,還好徐瑞仙老師帶領我們前往,路很不好走,途中還有多人滑跤,總算還是找著了。
至於八、九號隧道九、十號隧道則是靠貴人相助,按地圖我們應該到達附近了,可是眼前已沒有任何路徑可以前進,只好求助偶爾經過的路人,但大都比我們還不清楚,甚至連竹東圳都沒聽過。還好皇天不負苦心人,一位竹東國中訓導主任退休的劉主任,世居五豐里八莊,指點我們一條連地圖上都沒有的小徑,讓我們找到了八、九號隧道的銜接處。九、十號隧道則是問到了六十多歲的地主,她答應讓我們穿過她的果園,循園中小徑上到半山腰的圳道上,前後可分別通往九、十號隧道。十一號隧道入水口前有很長一段的明渠,我們想沿著渠道走一定可以到達,由於圳道實在太長,而越走越荒涼,心理有點毛毛的,本想放棄別走了,此時忽然聽到機車的引擎聲,是一位六十多歲的地主,正好湊巧想看看她的竹林,在她的指點下,只要再往前 50 公尺,穿越竹林就到了,還好我們沒有放棄,不然走了 700 公尺,就差那 50 公尺。
由於團隊成員都是同班同學,指導老師就是班導師,相處久了,無論在溝通協調、團隊合作與開會討論上,都十分的自然與平常,除了上述在實地踏查時碰到的難題外,最大的困擾應該是寒假期間的農曆年吧,很多事都得暫緩停一下,等到團隊可以一起動員時,最後繳件期限已迫在眉睫,不過團隊成員都覺得這個專題研究十分的有意思與意義,我們會努力撐下去,順利完成的。

心得箴言

參加這次的網界博覽會,從報名到繳件期限只有兩個月的匆忙時間,再加上碰到年假,雖然在時間上真的很窘迫,但在團隊成員的努力以及地方人士的幫忙之下,總算順利完成。無論如何,最重要的還是專題研究的意義與過程,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對於竹東圳的歷史與使命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並將地方社區的共同記憶記錄下來,在農業逐漸式微的現在,期盼能夠喚起人們的重視。此外,我們也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應對,以及資訊科技的運用,可以學到這麼多,在此 特別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

一號隧道

竹東圳於民國74年負起了寶山水庫水源的重任,編列了大筆經費做整治,因此竹東圳沿線設施幾乎多煥然一新,一號隧道口是唯一僅存的「古蹟」,磚造拱口上書竹東圳三字,頗具古風。

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尋找荒煙漫草中的二號隧道、八號隧道、九號隧道、十號隧道、十一號隧道,對於鮮少在大自然野外行走的我們,真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實在是感謝貴人們的相助,讓我們感受到溫暖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