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糖業鐵路,簡稱糖鐵,或稱五分車、五分仔車,是為了配合台灣糖業運輸需要所興建的專用鐵路。通常以運送原料為主,但亦能載運旅客,曾為台灣交通主力之一。
路線普遍採用762公釐軌距,但也有少數路段為762公釐與1067公釐通用的三軌設計。

日治時期的橋仔頭糖廠及糖業鐵路。
日治時期的臺灣的糖業鐵道遍佈全島並以嘉南平原跟彰化平原為最,在日本政府的政策下,以農業為主,其中又以糖業為最大宗,原料為甘蔗。1902年成立首間位於高雄的橋頭糖廠,是全島最早使用鐵路運輸的糖廠,也是沿線居民主要的交通工具。
又名五分車,其由來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其約為標準軌(1435mm)的一半,故稱五分。

而台鐵1067mm則稱七分。然而臺灣第一條採標準軌規格的鐵路路線一直到1997年台北捷運淡水線通車之後才出現,根據向台糖老員工考證後,所謂「五分」,也可以指「五分仔力」,即指台糖火車的推力及車速就算最快也只有台鐵的一半。


糖業鐵路通常以糖廠為中心成放射狀往四面八方分佈,並由於甘蔗適合的氣候因素,絕大多數集中在嘉南平原。為了便利運輸,也和官方經營的鐵路在車站接軌以便轉運。日治時期由於糖廠為私人企業,彼此鐵路並不相連。直至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日人財產將在台的所有糖業株式會社,合併成國營的台灣糖業,這時的糖業還維持一陣的好榮景。合併並修築南北方向跟平行方向的預備線,才讓全島糖廠的軌道連成一氣。
糖業鐵路以運輸為主要目的,可分為「營業線」與「原料線」兩種。「營業線」對外開放客貨運輸,服務範圍深入全台大小鄉鎮,彌補官方鐵路鐵沒有連到之處。而原料線以運蔗為主,不對外開放。
 

現況:

因為五分車車速遠遠比不上台鐵而且再加上製糖產業的沒落,「五分車」已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對於台灣糖業的印象大概僅存的是台糖的冰棒。近年來,糖業鐵路不斷嘗試轉型,向觀光化發展。今日仍然有當時車站的基本結構,包括乘客候車的石椅、站長室、厚實的牆壁和依稀可見的售票口。目前有觀光糖鐵行駛地區如下:
溪湖糖廠(彰化縣溪湖鎮)。
蒜頭糖廠(嘉義縣六腳鄉)。
新營糖廠到營長牧場(臺南市新營區、柳營區)。
烏樹林文化園區(臺南市後壁區)。
橋頭糖廠(高雄市橋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