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民生用品,早在荷治時期台灣就開始製糖,而出生在這個世代的我們,並不知道天天吃的糖,得來不易。直到實地走訪了一趟善化糖廠(因為新營糖廠已拆除),才知道,製糖背後的漫長旅程

 甘蔗採收後經由密集全台的五分車鐵路,送到位於各地的糖廠,到了糖場並且過磅之後,由抓蔗機和推蔗機送入餵蔗口,再經由輸送帶送入工廠準備製糖。首先要先經過二重切蔗機以一排排的蔗刀把輸送帶上的甘蔗,切成約一尺的長度並在裝有鐵軸的圓形鐵洞內,將甘蔗纖維弄細弄碎,只保存纖維與蔗汁,之後我們來到了壓榨部分,甘蔗開始壓榨時,即加熱水濕潤(這就是我們在裡面滿身大汗的原因之一,因為真的很熱),使甘蔗膨脹,以便搾汁,經過不斷的壓搾,直到第六重壓搾機把甘蔗最後一滴蔗汁都搾盡 。

即使如此,剩下的蔗渣也沒浪費,壓榨過所剩的蔗渣,則送至鍋爐繼續燃燒,水蒸氣帶動發電機產生電力及供應機器運轉的動力,形成「汽電共生」。

蔗汁中加入石灰乳,使雜質凝結沉澱後進行蒸發,而蒸發罐有五重,功能是把多餘的水分蒸發,蔗汁因蒸發而漸漸濃縮,此時,稱為糖漿,經過了蒸發罐之後我們來到了分泌室,糖膏是結晶糖與糖蜜的混合物,因此必須經過分蜜機,將糖粒與糖蜜分開,利用離心力的原理,將所有附帶身上之糖蜜拋出,結晶體則留在罐內,這結晶就是我們所吃的砂糖              

 

經過了在工廠中的參觀,在工廠外我們得知蔗渣也能製成酒精,也看到了俗稱為黑金的製糖殘渣 ,可當作天然肥料,我們在當下甚至找到了場在黑金上的香菇,整個製糖過程可謂十分環保(感謝善化糖廠和新營糖廠的熱心協助提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