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十年(一九五四∼一九六五)
一九五四年溝子口錫安堂建立之後,因著福音的大能量,許多人在此得幫助,其中包括鄉間小民、也包括考試院的委員、和大學教授等,他們有的經歷心靈的新生,有的經歷重病得醫治,得救人數逐漸加多。因著上帝的同在與大能彰顯在這個教會中,名聲逐漸傳開來,有不少人從台北各地、宜蘭、高雄、甚至香港前來拜訪榮教士或參加聚會,從而得著聖靈的充滿與祝福。
第二個十年(一九六六∼一九七五)
這期間在台北地區拓植了三個分堂,其中包括後來也被視為母會的公館錫安堂。一九六七年分別由美國與紐約來了另兩位女宣教士,其中戴教士前往偏遠的深坑拓荒,較年輕之貝教士則加入新建立之公館錫安堂的事工。公館錫安堂之建立原為方便台北市之基督徒前來追求更深的靈命,但教堂附近社區的宣教事工卻有數年經歷重重困難。但這彷彿豐收之前的產難。因為從七○年初期開始,公館錫安堂忽然湧來許多年輕人,特別是大專學生,他們因在此尋見基督,和滿有榮光的喜樂,就互相傳報,帶領更多人來。教會也在一九七二年開始了後來廣為人知的錫安堂青年冬夏令營。在這些年輕人中,有數十位後來蒙上帝呼召,在下一個十年中被差往台灣各地建立了許多分堂。
第三個十年(一九七六∼一九八六)
這許多前來尋求上帝的年輕人,在這裡尋見了基督,被聖靈充滿,經歷了無法言喻上帝同在的光輝;上帝逐漸從其中揀選一些人,差他們往各處去建立教會。這些優秀的青年放下一般人所以為錦繡的前程,順從上帝的呼召成為全職傳道人,因為他們尋求有永恆價值的真實盼望;正如另外一些在世上從事各種行業,卻也仍然全心愛基督的信徒,他們也一樣走在永恆而真實的道路上。到一九八六年榮教士以八二高齡而離世,去享受她永恆的榮耀與忠心的冠冕時,台灣主要縣市都已建立了錫安堂,連同母會共有廿六處教會,全職同工近五十位,會友總人數也接近二千人。
一九八六年之後
錫安堂的事工並未因教會領袖去世而失敗,雖然經過一些衝擊,但各地聖徒都能靠主站立得穩,並且比過去更積極開展福音聖工,有些地方甚至開始也成為母會,在其附近拓植新的教會。教會在一九九○年開始了錫安堂自己的神學院,召為「撤母耳訓練學校」,以訓練更年輕的一代,成為上帝國度的將帥,好在廿世紀最後十年新時代中,接受新的挑戰。
資料來源 :
內政部民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