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裡的精靈∼寄居蟹                               § 計畫簡報

寄居蟹對海洋生態的貢獻

  寄居蟹被稱為海邊的清道夫,幾乎什麼東西都吃。牠們清除沿海甚至內陸的腐壞食物、死魚、鳥類的糞便、甚至落葉和花瓣,對整個大自然的生態系統有很大的幫助。

  其實寄居蟹是一種很環保的生物,牠總會廢物利用,隨著體型的成長變化,寄居蟹從小到大,必須不斷的尋找適合的貝殼來寄居,不同種類的寄居蟹,還會搭配不同的貝類,貝類與寄居蟹,原本是海洋生態系中,相依相存的典範,在沒有貝殼可以回收之後,寄居蟹只好去回收垃圾,從塑膠寄居蟹也可以看出,我們往海裡丟的垃圾到底有多少。

  寄居蟹類屬於底棲甲殼動物且攝食沈積於底層的物質,能夠促使積存於海洋底質的廢棄物質,再次循環利用回到海洋中,對於海洋生態之維護,具有相當大的貢獻。其次,寄居蟹生物相之解明,有助於對海洋環境污染的評估。

我們對寄居蟹的影響

  背著貝殼緩緩爬行,是大多數人對寄居蟹的印象,但現代的寄居蟹,卻有了一個新造型,在墾丁的海岸林,有許多陸寄居蟹背著各式各樣的塑膠瓶蓋、甚至破玻璃瓶為家,為什麼垃圾竟然成為寄居蟹的容身之所,海邊的貝殼到哪裡去了?這樣世界少有的生態奇觀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在屏東滿洲的小販,販賣著一籃籃的寄居蟹,人們進口外來的貝殼,捕捉本土的寄居蟹,再將寄居蟹一身破爛的舊家,換成華麗的皇宮,於是寄居蟹被裝扮成討喜的商品,只為了賣個好價錢,貝殼愈美,寄居蟹愈大,價格就愈高,就這樣從幾十元到幾百元,寄居蟹的生命被賤賣掉了。而且賣掉的不只是一隻寄居蟹,這一隻寄居蟹的舊殼,原本可以提供給墾丁地區,其他的寄居蟹再居住,而這一隻寄居蟹的新殼,也讓其他國家的寄居蟹,將會無家可歸。

  很多人喜歡到沙灘上撿貝殼,結果讓貝殼少到寄居蟹必須住在破碎的廢棄瓶中。貝殼少了,寄居蟹也少了,而垃圾愈來愈多,人們不經意的小動作,卻操控著生物的未來,誰又是下一個受害者呢?

  海裡的貝類被人們吃光了,沙灘的貝殼被人們撿光了,這也難怪寄居蟹要以垃圾為家,至少有家可住嘛!其實貝殼才是寄居蟹最舒服的家,貝殼的螺紋構造,可以讓寄居蟹的尾板勾住,遇到敵人攻擊時,就縮回貝殼裡用牠最大的螯擋在洞口,結果呢?住在垃圾裡的寄居蟹只要一遇到攻擊,連垃圾家都不要了,馬上竄逃,可是沒有殼的牠們,只有死路一條。

  將貝殼還給大海,將垃圾帶離沙灘,讓寄居蟹回歸自然吧!

  有些寄居蟹生活在海裡,有些生活在潮間帶,其中只有4種左右生活在陸地上,這些陸寄居蟹每到產卵季節時,還是必須回到大海中繁衍下一代。看過上百隻陸寄居蟹下海釋卵的劉烘昌博士發現,從來沒有看過背垃圾的寄居蟹到海邊產卵,殼的不適當對於寄居蟹傳宗接代是否會有影響,仍待進一步研究觀察。

參考資料
  • 我們的島 http://web.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_view.php?ITSET=226&KIND=A
  • 蟹管松蟹肉(蟹黃上) http://www.wretch.cc/blog/she3689/32088357
  • 螃蟹天地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she3689&b=2&f=1600355510.jpg
  • 海洋與生命 http://203.145.193.110/NSC_INDEX/Journal/EJ0001/9307/9307-09.pdf
  • 台灣產寄居蟹類之研究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Hzi3F/record?r1=1&h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