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1. 競賽類別:地方特產特色類 2. 地方社區說明: 潮厝村位於屏東縣里港鄉的西南邊。 屏東縣里港鄉素來以豐沛的水資源聞名,荖濃溪、隘寮溪和楠梓仙溪等三大溪在里港鄉交匯並繼續向南流,就是我們熟知的台灣第二大溪~高屏溪。而位於三溪的交匯點,就是潮厝村,換句話說,潮厝村為高屏溪的起點,可見其水資源的豐富。 然而,轄區土地面積位於堤防內只佔約一成,但堤防外河川地卻佔本村總面積近九成,也就是說耕地嚴重不足,所以居民積極向河川地開墾,目前為里港鄉內河川地拓耕面積最大的村。自古以來,潮厝居民多數務農,種植蔬菜維生,但收益並不佳。近年來,因交通便利,氣候水質適宜,農民積極轉型發展泰國蝦養殖,收益明顯增加,農村經濟為之繁榮,可說是開創了本村農民的另一片天!(引自屏東縣里港鄉公所) 下圖:潮厝村位於高屏溪里嶺大橋下的泰國蝦池養殖盛況
3. 研究概要: (1)研究緣起: 眾所皆知,NBA台裔球星「林來瘋」林書豪喜歡釣蝦,台灣「泰國蝦」釣蝦場也因此瘋上國際媒體版面。全台泰國蝦的養殖以屏東縣為最多,約佔全台九成。(引自中央通訊社)校鄰近的里港鄉潮厝村,更是養殖大本營,所以引發我們濃烈的研究興趣。 (2)研究主題: 潮厝村的泰國蝦養殖產業 (3)研究內容: 本專題研究主要在認識泰國蝦的生態,以及探討為什麼潮厝村這一個耕地面積不足的小小村落,泰國蝦養殖產業能蓬勃發展,竟佔全國龍頭地位,也想了解,在風光背後有什麼隱憂。透過蝦池實地的探訪,並釐清整個養蝦流程。接著採訪養蝦戶、蝦病學者及主管機關,了解產官學三者在潮厝村泰國蝦產業的相互合作關係。我們也安排了DIY活動,由我們自己手製養蝦勺,再利用自製的養蝦勺進行養蝦體驗。我們也請託養蝦戶媽媽幫我們示範簡易又美味的泰國蝦料理,分享給大家。最後,我們回顧整個專題研究的資料,歸納所得,討論潮厝村泰國蝦養殖的問題和解決,以及未來展望。 (4)研究方法: 我們的研究方法有資料蒐集整理、小組討論、體驗、實作、人物訪談等。
4. 網路環境: 我們後庄國小是個典型鄉下農村小學校,全校278個學生,有一間電腦教室,裡面有30部電腦。辦公室中,每個老師各有一部電腦(20部),每間教室也都有一部電腦(16部)。每部電腦都可以上網,且網路連接比率將近百分百[流量]。我們在學校可以用電腦網路討論、查詢、傳遞、列印資料。我們也利用雲端硬碟Dropbox,同步資料於雲端共同資料夾,讓我們在家裡也可以繼續學校未完成的進度。所以在家中,我們持續透過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進行專題研究資料的蒐集、交換與撰寫。
5. 困難與解決:
6. 心得感言: 平常吃著好吃的泰國蝦,或是到釣蝦場輕鬆一下,但我們怎麼也沒想到蝦農養殖的過程竟是如此辛苦,甚至面對天災和疫病,都有可能會在一夕之間血本無歸,欲哭無淚。越是投入研究,就了解蝦農辛酸越多,我們就更了一份責任感,要把我們屏東這個特色產業完整記錄下來,做一點研究,提供一點展望心得。也希望引起一點國家社會的關注,讓這個產業永續發展。 不論最後我們的成果如何?有什麼貢獻?整個專題研究走過一遍,我們都覺得收穫滿滿,值得為自己的團隊和友情喝采。我們學到,成就一件大事情需要事先設定目標,然後完整的規劃,接著要掌握正確的做事方法和態度,才能一步一步完成既定的進度。當然,團隊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都不是萬能的;即便是,也沒有這麼多時間獨力完成。所以我們要根據各自的專才和興趣去分配工作,然後分頭去進行,再組合統整起我們的分工所得。這短暫的期限內完成這麼難的工作,我們需要比平常更緊密的互動,分享資訊,甚至彼此加油打氣,堅持到最後。 最後,分享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常告訴我們的一句話:夢想+堅持=Dreams come true! 終於,我們美夢成真~專題研究作品完成了,真是謝天謝地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