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發展

1. 介紹

寧夏夜市與建成圓環之間有什麼連結呢?原來,寧夏夜市的起落與圓環的「興衰」有很大的關聯。先有圓環才有寧夏路,所以有人形容連接圓環的寧夏夜市就像一條龍,龍身為寧夏路、龍珠為圓環,而龍珠的歷史早於龍身。建成圓環又名台北圓環,位於台北市四條道路(現今南京西路、重慶北路、天水路、寧夏路)交會的環狀區域,直徑約30公尺,面積約 1732平方公尺。


圖中紅色處為圓環。(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地理資訊資料倉儲系統)


2. 發展

(1) 清代至台灣光復
  1908年,日據時代的殖民政府根據「市區改正」計畫,在建成區四條道路交會的空地畫了個大圓圈,沿著圓圈外緣栽種七里香,中央種上榕樹,形成了可供大家聊天納涼的「圓公園」,圓環從此誕生。

  民國9年,日本人取「建設成功」之意,將當地命名為「建成町」,而這也是「建成圓環」的命名由來。隔年圓環成為合法的夜市,由日本政府發放經營執照,營業時間從傍晚至午夜。但當時並不叫做「攤販」,而是重慶「露店」-沒有屋頂的店 。林定國先生說,這是因為攤商為了要展現志氣,告訴大家他們並不是「路邊攤」,而以「露店」稱之。

  民國32年,台北大空襲期間,美軍轟炸台灣。日本當局下令禁止圓環夜市活動,並將圓環的土地翻了起來,中央挖個大蓄水池,用以防空救火。民國34年,日治時期結束,台灣光復,防空壕被拆除,蓄水池也填平,攤販又開始集中在此做生意。

(2) 國民政府來台至80年代
  民國38年國民政府來台,圓環附近的建築漸多,攤販活動範圍擴張到現今的寧夏路、重慶北路一代,圓環盛況自此而起。民國49年,圓環達到全盛期,各地攤商進駐,高達97攤,使得圓環商圈成為當時台北最大的夜市,甚至有「北有圓環,南有龍山寺」的說法。

  民國62年,重慶北路拓寬工程開工,拆除重慶露店,圓環成了孤島。80年代,電視普及,錄影帶風行,圓環一帶的戲院相繼關門倒閉,隨著台北鬧區東移,圓環漸趨沒落。

(3) 現況
  民國82年及88年的兩場大火,使部分建築物傾倒、損壞,從沒落至此,圓環荒廢將近有十年之久。直到民國91年舊圓環拆除,進行新圓環的建築工程,圓環又有了生機。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為呼應市民對圓環的美食記憶,以美食街小吃型態重新開幕,但因為設計不實用等因素。一直處於嚴重虧損狀態,到了民國95年建成圓環正式歇業。

  民國98年,台北市政府宣布建成圓環內部將重新規劃,並更名為「台北圓環」,並於當年6月22日重新開幕,又因市政府與建設公司的租金糾紛,民國100年再度熄燈。直到 民國101年4月才三度開幕。


昔日的圓環。(照片提供:張永賢 先生)


現在的圓環。


小組成員在圓環門口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