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臺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專題簡報

  研究計劃總覽

 

一、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是:國小組 地方歷史古蹟類

二、我們的「地方社區」是:

  我們的所在地是臺北市。「林安泰古厝」是一棟非常精緻的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距今已 200多年。民國67年因未被列入古蹟且正好位於臺北市敦化南路拓寬用地的範圍內,遭到拆除的命運,後在專家學者的建議和奔走下成立遷建計畫,於1986年自大安區四維路拆遷重組於中山區濱江公園,始得以保存下來。拆遷後的古厝已經脫離原有的地理風水環境,現以開闊自然的庭園造景彌補傳統的風水地景,在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規劃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並開放參觀後,成為兼具養心、賞玩、遊憩、文化、教育等功能的觀光景點,是臺北市民日常生活的後花園。

三、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本專題研究主題的構想,來自於我們在社會領域及學校本位課程中都提到的認識家鄉和社區,引起學生很大的興趣。所以,我們希望能透過專題研究,對鄰近學校的林安泰古厝民的歷史、文化、經驗與傳統智慧等能有更多的了解。

   「林安泰古厝」採閩南建築形式,是臺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清乾隆19年(西元1754年)祖籍福建安溪的林欽明率家人東渡來臺,其四子林志能因善於經商,在艋舺開設「榮泰行」,累積財富後,於現今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蓋大厝。大厝的正身完工於清乾隆48年至50年(西元1783-1785年),清道光2至3年(西元1822-1823年)其餘左右護龍等也陸續完工。林志能為紀念家鄉,遂取福建安溪的「安」和榮泰行的「泰」,將宅第定名為「安泰厝」。民國89年5月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規劃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對外開放參觀。民國 98年配合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活動成為展館並擴建庭園,民國100年繼續以「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開放民眾參觀,為臺北市重要的歷史建築及觀光景點。

四、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一)學校的網際網路環境:

  本校是九十四學年度新開辦學校,目前校內外網路是100MB光纖,有兩間電腦教室,使用windows 7系統;每個班級都有電腦,其它科任教室皆有可上網的電腦設備。除此之外,圖書館與多媒體閱覽室也提供學生上網查詢資料。

(二)家裡的網際網路環境:

  隊員們在家中使用寬頻網路上網, 老師在學校架設專題研究部落格專區,讓隊員們可以隨時將搜集到的資料上傳,另外,還有一個網路硬碟空間,讓隊員們可以上傳製作的圖片和網頁。

五、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在這次專題研究中,我們遭遇一些難題,像搜集相關資料、實地採訪和踏查、製作專題網站,這些看起來好像很簡單的工作,實際做起來才知道是那麼的不容易!我們克服的難題包括以下幾部份:

遭遇的問題

克服的方法

時間不夠充裕:

隊員們除了本身的課業外,在課後大都有參加安親班、社團或其他的活動,集合共同討論的時間較少。

(1)化整為零:將此專題研究歷程分成多個迷你課程,分別將這些迷你課程融入各領域,克服時間總是不夠用的問題。

(2)分工合作:善用晨光時間、午休時間或大節下課進行小組討論。

分工完整、分層負責,每個任務或工作都有隊員負責統籌和整理,減少拖延進度或缺交研究報告的問題。

(3)善用資訊:我們為這個專題研究設立了一個專屬的部落格和可以上傳檔案的網路硬碟空間,方便隊員隨時上傳。

資訊能力不足:

隊員資訊能力參差不齊且不足,在網頁製作與影像處理時都遇到困難。

(1)  善用學校資源:由指導老師擬訂教學的課程,按部就班的學習,增進學生使用電腦及製作專題網頁的能力。

(2) 善用家長資源:部分隊員的家長具備資訊專長,指導指導隊員網路搜尋、打字、寄email、照片編修、數位器材使用等。

訪談技巧生疏:

部分隊員對有效的訪談技巧不太清楚,部分隊員則完全沒有訪談經驗。

(1)  將訪談計畫與訪談技巧設計成課程,針對訪談前的準備工作、訪談中的技巧與禮節、訪談後的記錄整理,做完整的學習與練習。

(2) 訪談前找隊員、家長、老師進行練習,不但能訓練膽量,也能提升訪談技巧。

 

【回最上層】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濱江國小 古靈精怪隊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