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回到首頁 述說歷史 地理環境 建築之美 主體展物 研究活動 團隊風華 參考資料 專題簡報
◆◆◆◆◆◆◆◆◆◆◆◆◆◆◆◆◆◆◆◆◆◆◆◆◆◆◆◆◆◆◆◆◆◆◆◆◆◆◆◆◆◆◆◆◆◆◆◆◆◆◆◆◆◆◆
 
述說歷史

時空背景

日治時期從1895年11月18日,日本國政府所屬台灣總督府舉行始政式到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台北中山堂舉行接受受降及接收台灣為止。

日治時期接續清朝212年的統治,台灣實際統治者由中國清朝政府轉由日本政府。

若以1915年及1937年為兩分界,日治時期依統治型態可分為始政時期同化時期皇民化時期。始政時期,日本帝國主義主導的明治政府投入武力與經建, 改善台灣經濟基礎建設,弭平紛亂,同化時期則繼續文經建設,惟仍以經營殖民地心態統治台灣。直至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才以皇民化政策積極同化台灣

在日治時期中,台灣被當成南洋發展的基地,統治台灣的政府機器以設立於台北的台灣總督府為龍頭,地方設有台北州、台中州、高雄州、花蓮廳、澎湖廳等。而台灣南部的都市-高雄,則是廣章的最前線,因此在這裡出現了不少帝冠式的建築。

二戰之前的日治時期,台灣現代化以經建、教育等最為突出,其中,金融、糖業、米糧、義務教育、鐵路交通等改善幅度最大,清朝遺留下的鴉片、纏腳陋習亦被改善。台灣人民生活頗有改善,獲得一定現代化成績。

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件)後,台灣人即大批受日人徵用赴中國作翻譯、軍醫、軍夫等工作。 1941年太平洋戰爭起,因應日本國參戰,台灣捲入戰爭漩渦,遭美軍轟炸,致使數十年經建成果嚴重受損,台灣被比喻做「不沉的航空母艦」,成為進攻東南亞的踏腳板,為兵員、艦隊、飛機、兵器、彈藥、糧秣等的集結基地,台灣總督府 也順勢擔任經營華南,進入東南亞的角色。在南洋,更大量使用台灣人充當各種專家或勞役及軍屬工作。1942年二月,台灣人正式被選為日本兵,在台灣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高砂挺身報國隊、1943年實施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並於1945年全面實施徵兵制。

二戰期間,日本政府要台灣人同心協力,改變施政方針,將台灣人完全內地化,因此,取消原來允許的社會運動外,還全力進行皇民化運動。該運動大倡台人於姓名、文化、語言等全面學習日本,並全面動員台人參加其戰時工作,而這項運動一直持續到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為止。

另外,皇民化運動期間,開始強力推廣要求台灣人說日語、穿和服、住日式房子、放棄台灣民間信仰和祖先牌位、改信日本神道


民國48年,高雄市政府前人、牛、車共道

gotop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