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簡報與導覽歷史淵源與環境建築空間與參觀藝術欣賞吉祥圖案祭祀佾舞與教育

訪談物語調查與分析製作花絮行銷孔廟

 
 
 
 
  孔廟格局
  參觀動線
  黌門與泮宮
  禮門與義路
  萬仞宮牆.泮池
  櫺星門與儀門
  東西廡
  大成殿
  崇聖祠
  明倫堂
 
 
 
 
 
 

 

 

 

 

 

  

摘要:參觀動線

立翰.建成 整理

  如何參觀?先從孔廟的建築特徵著手

  為何廟宇 坐北朝南?
唐開元廿七年,天子追贈孔子為文宣王,南嚮受享,而清世祖定鼎中原之後,所立文廟制,亦南嚮,至此孔子嚮堂猶如帝王宮殿,皆朝南。
  黃色琉璃桶型屋瓦、大成殿地基比廟庭高有一公尺餘?
那是雍正二年六月,因孔廟發生火災,詔發帑金,命大臣督工修建,凡殿門、廊廡,都倣帝王宮殿的體制,用黃琉璃瓦,於是高於並別於一般的建制。不類於諸侯府,這是孔子廟倣帝王宮殿建制及覆黃瓦之始的文獻根據。
  楹柱、門窗不刻寫文字?
在孔廟內所有的楹柱、門窗上,均不若其他寺廟觀宮,每每刻寫對聯或詩詞,因此令人感到格外清雅而莊嚴,這除了表示不敢在「夫子門前賣文章」之外,也暗示孔子的實踐哲學,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人格道德的培養與實踐,不流於標語式空談。
  價值連城的石柱?
孔廟的石柱也是值得一提的,這些石柱都是由當時的福建泉州浮海而來的泉州白石(花崗石),據估計每根石柱的時價,當在新臺幣數十萬元以上,而這種大小石柱一共有一百一十根,可說是價值連城,也是其他孔廟望塵莫及的。

  台北孔廟特色-鴟吻

            鴟吻又稱「脊吻」或「吻獸」,古建築正脊兩端的裝飾形式之一,早期形象僅一尾翼,故又稱為「鴟尾」,唐代以後出現龍頭形鴟吻,張口翹尾咬住正脊,稱為吻。大成殿、崇聖祠、儀門、櫺星門的屋脊上雕飾一種形狀像龍頭魚尾的動物陶雕,俗稱「鴟吻」,這種習俗始於漢代,當時因宮殿多火災,相傳海中一種小龍叫就蚪尾,形似鴟,激浪則降雨,於是作其像於屋頂以避火災。此種習俗盛行於六朝和唐朝,但至宋朝以後則變為龍頭魚尾形,因孔廟是模仿古代宮殿而建造的,所以臺北市孔廟的屋頂上也有龍頭魚尾形的鴟吻,共有十四隻。

            來看看古書記載,《唐會要》「漢柏梁殿災,越巫言海中有魚,蚪尾似鴟,激浪則降雨,遂作其像於屋,以厭火災。」而北宋李誡《營造法式》解釋鴟吻亦同於前說,可知鴟吻是在古建築中用以厭鎮火災的裝飾。

  不可不知的孔廟特色---通天筒、梟鳥

           大成殿的屋脊中央有一座七級寶塔,兩側為孔廟特有之通天筒,兩端燕尾翹起之處又立有兩支筒狀物(稱藏經筒或通天筒) 立於鰲魚之上,筒身盤龍,這些裝飾都有典故及傳說。據說是宋儒朱熹任福建泉州知府時修建孔廟,有感於孔廟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因而特樹柱於廟頂,以示尊崇。而民間則視「通天柱」為「藏經塔」,因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有些儒者為了保存經書,就在自宅屋頂上建造煙囟狀之藏書塔藏匿經書,始免被燬,嗣後即在大成殿屋頂添建此塔紀念。

           在大成殿屋頂上,還有一種泥塑動物浮雕叫梟鳥。梟鳥性極兇猛,本是最乖戾殘暴的一種鳥類,俗稱「貓頭鷹」。喜夜出捕食鳥、鼠。而且幼鳥羽毛豐滿之時,會將啄殺母鳥吞食,被視為一種不孝和不祥的鳥類。可是卻流傳著另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相傳梟鳥飛過當年孔子傳道授業之處,竟然被感化而頓悟前非,佇足慕道。廟簷上飾以梟鳥,正象徵孔子包容與有教無類的精神 ,這72隻梟鳥溫馴靜靜地蹲站在規帶(垂脊)上謹遵受教,像似幻化成一隻隻可愛的鴿子般祥和,如沐春風。

  台北孔廟參觀祈福路線

  孔廟的正門,障以萬仞宮牆,入廟須從黌門或泮宮,再經櫺星門與儀門之側門,始可到達正殿。孔廟未設正門,據說是依照舊時規定,只有獲中進士第一(俗稱狀元)者始循正門,度泮橋,過中門,而登大成殿,以禮至聖先師。因此很多地方的孔廟不設正門或設正門卻不啟用,這一個用意是戒勉後進學子,勉勵向上、奮發勤讀,以期大用。

  參觀路線是指從黌門到禮門、義路,再到萬仞宮牆、泮池,接著是櫺星門,儀門(大成門),再至大成殿,接著參觀東西廡,最後再到崇聖祠。 沿著配合孔廟文化祭的路線參觀孔廟及了解孔廟,沿著祈福路線參觀並帶著希望能祈求願望實現的感覺,也更有意思。

  施工時臨時路線

    由於施工緣故,因此路線稍作調整

  參考書籍與網站資料

  吳瑞雲、謝慶沛台北孔廟》,台北市大龍國小百週年校慶籌備會

  李乾朗台北市孔廟》,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

  李乾朗傳統建築》,行政院新聞局

  林瑛瑛 蔡明芬 陳世仁自己蓋台北孔廟》,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遠流出版

  葉倫會台北孔廟文化之美》,葉倫會

  台北市孔廟全球資訊網:http://www.ct.taipei.gov.tw/

 

2011~2012 台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Photography. Design by Chongqing Junior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