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首頁 
孔子生平 
歷史淵源 
儒學經典 
祈福路線看建築 
交趾陶之美 
文教觀光 
佾舞 
孔廟文化祭 
春日祭孔 

創建歷史

台北孔廟創建於1879年。陳星聚在文武街(現在的北一女附近)籌建台北府文廟,是一個完整的廟學合一建築。

甲午戰爭後,日軍來台,許多禮樂器都被毀損,建築也漸漸的荒廢,因此祭孔典禮停止了。後來此地建為日語學校,1907拆除了臺北城內的孔廟。

1925陳培根、辜顯榮捐地,地方人士共同募捐,重新在大龍峒建了孔廟,到1939才完工。建築形式為古代宮殿尊制,也融合了閩南風格,由王益順設計及建造。

1971民間將此廟獻給國家,1972成立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現為台北市政府所管。

近年整修

我們在踏查台北孔廟時,發現有一間展示室,展示孔廟修復的文物、過程及方法等,覺得孔廟很有細心及責任心。

台北孔廟之前有過幾次修補的小工程,為了改善園區建築損害的問題,提升建築空間品質和觀光,延續儒學文化精神,於2007起開始整修,2008完工。

整修範圍包括:大成殿、東西廡、櫺星門、儀門、崇聖祠、黌門、禮門、義路、泮宮、萬仞宮牆、東庫和公共廁所,戶外庭院包括儀門、櫺星門前面的庭院,泮池和東院。

工程內容則包括有瓦作、木作、彩繪、剪黏、泥塑修復、防水功能改善和蟲蟻防治、戶外庭院景觀。

此外還增設無障礙環境、消防、排水系統改善、監視系統改善等,同時考慮到環保及便民的功能。

    1.瓦作修復

      以大成殿、東西廡、黌門、禮門、義路、泮宮的屋面簡版瓦更新和防水為重點,大成殿留了百分之二十的舊瓦片,集中鋪設在重簷左側屋坡和下重簷後側屋坡。各屋脊以防水毯加重了防水功能。

    2.剪黏、泥塑修復

      以不同等級方式進行,嚴重損壞的地方按原樣重作。

    3.木作、彩繪修復

      以大成殿、東西廡、黌門、禮門、義路、泮宮的桁木檢修或抽換為重點,以不落架的原則實施操作。一部份屋架是採用日本工法。彩繪修復工法有:單彩新作、彩繪化色修補和半金彩式彩繪新作等,重現孔廟原有的建築色彩。

    4.庭院景觀修復

      以泮池、東院為主,將原本的泮池石欄杆仿作,降低花圃欄杆高度,重現整體的空間美感。東院改善了排水系統、步道系統和鋪面、花圃緣石和局部的植栽,也移入三座舊有的紀念石碑,再造休憩景觀空間。

資料來源

1.台北孔廟整修摺頁

2.台北市孔廟 http://www.ct.taipei.gov.tw/MP_102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