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代                  里名特色                    街道名                    地名馬賽克                   分類指標

 

 

         本專題研究採用《臺灣地名辭書》對於地名的分類方法,在該套書中,一共將地名分成13類,而我們採用其中10類的分類法並合併成9大類,再增設1類為「中國地名」,最後總得10種的分類方式,如下:

 

    1「相對位置」指的是和其他的主要道路或是聚落、景觀、街市等,具有相對位置的關係,包含東西南北、上下、                                   新舊等而命名的道路名稱。

 

    2「合成地名」道路連結了兩個或多個地點、地名、聚落等,而以兩地地名之名稱內各一字,合成道路的名字。

 

    3「原住民地名」早年平埔族居住、生活、採集的生活領域,漢人移民到此後,用聚落地名記錄了當年平埔族生活

                                             的地方、足跡。

 

    4「自然環境」包含地形起伏、河川水文等環境特性的地名。

 

    5「生產方式」因生產的活動、方式等,將其生產過程、生產的名稱、身份等搭配希望、吉祥等字句當成路名。

 

    6「人文設施」因為特定的人文設施,可能含有歷史的重要性,或地方的特殊性、代表性的建物,或學校等而產生                                   的地名。

 

    7「開墾墾戶、紀念人物」以早年的墾戶或是以從古至今的一些知名人物、紀念人物來命名的道路。

 

    8「軍事、眷村」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來臺灣,前後時期臺灣湧入約200萬軍民,政府於是興建眷村,來安置這些                                       戰後的新移民,這些眷村地區的地名的特性相近,許多與反共復國、軍事、榮民相關。

 

    9「意識形態、典籍美德」以古代的典籍、美德等吉祥字句來命名,例如四維、八德、三達德、四書、十三經等典                                                         籍,可以用來感化社會,祈福鄉里。

 

  10「中國地名」由於在台的漢人不論是明、清兩代的移民,或是戰後1945年以後才從中國移入的人民,大多是來自                                 於中國。因此,在臺灣也出現了許多的中國原鄉式的地名。

 

 

 

◇研究花絮

 

        在研究設計的開始,我們原本打算採用歷史時間的分類方式,將地名分成「外來語地名:荷蘭、西班牙、日本」、「明清時代地名:開墾型、原鄉性、血緣性」、「1945年後新設地名:軍事眷村、意識型態、紀念人物、中國地名」,這樣的分類方式,再搭配中壢歷年聚落擴張的比對,可以清楚的知道哪些地名是在什麼時代所命名的,可以知道時代的分類特性。可是卻產生了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時代的定義、分類,有些地名我們無法區分其所代表的時代,還有像是「自然環境」、「人文設施」等類型的地名變成無法歸類。因此,思考了很久以後,才確定改用《臺灣地名辭書》的分類方式,可以免去斷定時間的困擾。不過,從地名的分類中,分析其集中與分散的趨勢,還是能看出其命名年代的特性。

 

 

 

參考書目:陳國川(1996),《臺灣地名辭書 卷十八 新竹市》,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10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 Copyright 東興國中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