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代                  里名特色                   街道名                    地名馬賽克                   分類指標

 

 

        日治明治37年時(1904),中壢市尚未成立。當時的地方行政劃分的單位為「庄」。日治時代中期以後才將若干個庄整併,而有今日中壢市的雛形。

        若依當時所劃分的庄來看,現今中壢市的範圍中一共有12個庄(圖4-1-1)。這些庄的形狀、大小不一,多是受到地形、河川水文的分區影響所劃分而成的。

        再依地名意義的分類來看,一共可以分成四大類:原住民地名、自然環境、人文設施、開墾活動、墾戶(表4-1-1)。

        從分類的數量上來看,以「自然環境」的最多,一共有8個,佔67%;其次,為「人文設施」,共有2個,佔17%;第三多的有原住民地名、開墾活動、墾戶,各1個,各佔8%。(圖4-1-2

 

4-1-1  1904年中壢地區街庄分佈圖

4-1-1  1904年中壢地區街庄分類

地名分類

1904街庄

小計

1

原住民地名

芝芭里庄

1

2

自然環境

大崙庄、過嶺庄、洽溪仔庄、青埔庄、水尾庄、石頭庄、內壢庄、中壢埔頂庄

8

3

人文設施

三座屋庄、後寮庄

2

4

開墾活動、墾戶

興南庄

1

 

 

4-1-2  1904年中壢地區各街庄地名分類比例

 

各庄地名解釋:

  自然環境》                                                                                                                                                                                        

          1大崙:地形上的小山丘,稱做大崙。因為中壢市一帶本為桃園台地的一部份,早年台地沖積扇堆積時,形成許多微地形起伏的小山丘,早年漢人來開墾的時候,就將這些小山丘稱為「崙」,較大的那一座山丘或是聚落較大的那個山丘附近,就稱為大崙。

          2過嶺:從地形上來看,由中壢前往新屋海邊地區時,必須走過一小山嶺,因此稱為過嶺。

          3洽溪仔:洽溪溪在此地因有三條支流交匯,故稱為洽溪。

          4青埔:位於新街、老街兩溪之間,為兩條河川之間的平地,早年開墾之時,因青草蔓生,因而命名為青埔。

          5水尾:位於本市北邊新街溪中游地區,因流水較少,並為新街聚落下游地區,因此稱為水尾。

          6石頭:位於新街溪河谷地區,因為河中多礫石分佈,故命名為石頭。

          7內壢:「壢」是客家話中河谷的意思,早年中壢又稱為「澗仔壢」,因聚落擴大又位於新竹與台北間,而更名為中壢。早年商旅從新竹北上時,會先經過中壢才到本地,看似在於中壢更裡面地區的河谷間聚落,因故稱為內壢。

          8中壢埔頂:中壢往八德方向在元智大學的後方有一台地階崖,本地因位在台地階崖的上方平原,因此稱做埔頂。

《人文設施》                                                                                                                                                                                      TOP

          9三座屋:早年開墾之時,有三座墾戶宅院興建於此,故名之。「屋」是客語式對於宅院的說法,閩式的用法稱為「厝」。

         10後寮:「寮」是房屋的一種,一般建成三合院者(三間合併成ㄇ字形),稱為厝、屋、宅。而只有一間者,稱為寮。聚落因為於中壢街市的南方,因故又稱為後寮。

  《原住民地名》

         11芝芭里:在漢人入墾以前本市一帶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的狩獵、游耕的家園,因此,留有平埔族的地名,其意義不詳。

  《開墾活動、墾戶(紀念人物)》

         12興南:早年開墾之時,有墾戶鍾興南來此開發田地,因而以之為名。又「興南」頗有興盛於南方(相對於漢人原鄉中國是北方)之意。

 【TOP

◆參考書目:

 1、洪敏麟(1984),《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謝瑞隆等著,《中壢市發展史》,桃園:中壢市公所。

 

 

 2010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 Copyright 東興國中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