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地圖 ::

參加網博會專題研究說明會

 

今天中午,周主任突然召集我們班上七個人,到自然教室集合。我很納悶,到底主任找我們來這裡有什麼是呢?當大家坐好後,周主任開始說明要我們來這裡的目的。原來是主任要我們七人參加今年的博覽會,接下來主任就跟我們說明這次專題研究的主題-「永興醬油廠」。

永興醬油廠??我一聽,心裡有點納悶,我們這裡有人在做醬油嗎?醬油不是一種調味醬嗎?有什麼特別的呢?主任接著說「永興醬油廠」位在後壁鄉上加苳,是一間傳了五代的傳統醬油工廠,和現代化學醬油不同,永興醬油廠的白曝蔭油是用傳統天然發酵方式製作,是有良心的工廠。況且工廠位在我們家鄉-後壁鄉內,更加需要去認識。接著主任大概說了要怎麼進行,並且告訴我們每個活動都要寫心得報告,大家一聽,眉頭都皺了起來,幸好老師放寬標準,如果不是重要的活動輪流寫就行了,心情頓時輕鬆多了。

最後老師要我們到電腦教室,教大家如何使用學校「XOOPS」內的投稿功能。以後大家心得寫好就上傳到投稿系統給老師審閱,這個系統還可以顯示上傳時間,這樣老師就能知道誰沒準時交心得了。哇!真是嚴格,不能遲交!!

 

報名網際博覽會

 

今天周主任教我們如何報名網際博覽會,首先要進到學校網頁,尋找網際博覽會的網頁,接著加入會員才能報名。大家聽完便著手填寫資料,等大家報名好了之後,竟然還有一個人還沒填寫完畢。接下來,周主任講解要怎樣知道有哪些組別報名參加,還有如何看組員傳上去的報告。周主任從學校的文章上傳系統中打開其中一篇報告,另外又開了去年學長做蛋專題研究的報告,結果發現裡面有很多一樣。主任就說大家不可耍小聰明,每份報告他都會看過,是不是「複製」他一清二楚,請大家以後寫報告要用心在對的地方。結果,主任請這位同學重寫一次。看來,研究課雖然沒有課本,但每次上課都要很認真,否則就寫不出來了。


 

閱讀醬油資料

 

周主任突然要我們到視聽教室集合,大家都一頭霧水,有點疑問,不是要去電腦教室嗎?怎麼會突然叫我們來這裡呢?喔!原來是要讓我們了解如何做醬油,製成醬油的原料是什麼,以及做醬油的器皿。只見周主任將資料發下去後,大家都很專心的在閱讀,有的同學甚至還用螢光筆在做筆記呢!每個人閱讀完後,周主任幫我們把一些重點整理出來。包括醬油的種類、製作醬油的先後順序以及製作醬油的原料和添加物。


因此,我知道了第一次取得的汁液,稱為—生油,還知道製作醬油膏需要添加糯米和糖。醬油的顏色,根據焦糖添加的多寡來判定。而香味,則由黑豆自然散發。此外, 豆豉也能用來醃筍絲呢!真是令我大開眼界,我還是第一次知道呢!

 

 

 

參觀科工館之食品加工區

 

令人期待已久的校外教學終於到來,今天我們來到高雄的科學工藝博物館。老師發現科工館裡有「食品加工區」的介紹,就帶我們去了解醬油的製作與加工過程。當我們看完有關醬油製作的影片之後,才驚覺到醬油的製作過程是那麼困難與複雜。
醬油起源於中國的宋朝,其主要原料是黑豆和小麥。首先將黑豆浸泡在水裡三個小時,再把浸泡過的黑豆加水蒸煮,接下來,把黑豆加上製醬油用的酵母粉,放在菌種室發酵。將已有菌種的黑豆,用水沖洗兩遍後,按比例放入鹽和水攪拌,再放入大陶缸內,把蓋子封上,置於室外日曬,讓它自然發酵。開缸後,將發酵完成的醬汁過濾。這是第一次取得的醬汁,稱為「生油」,一般又稱為壺底油,風味佳,價錢較高。這些都是傳統醬油的釀造方法,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一般的工廠都以機械大量快速生產,比較方便,也快速多了。


科工館還提供了顯微鏡,方便我們觀察麴菌的狀態。豆豉利用麴菌發酵後,會麴化長出綠綠的絨毛,看起來有點噁心,真不敢相信麴菌就是釀造醬油的最大功臣。
藉由這次的參觀,讓我對醬油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我們下次要去拜訪醬油工廠前,我一定要蒐集更多資料,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家家戶戶必備的調味品-「醬油」。
 

 

查詢有關醬油的資料

 

今天中午,周俊霖主任要我們找關於醬油或永興醬油的資料,一共15筆,最好不要跟別人一樣,那我的動作可要快一點,免得被別人捷足先登了。


說到找資料,還不簡單,只要去Yahoo奇摩打〝醬油〞兩字搜尋,跑出來的資料可是一大串。我找到的資料有永興醬油,西螺醬油、醬油的食譜及醬油的製造過程,其中醬油的製造過程還有影片可供參考呢。


現在就根據我找到的資料,稍微介紹醬油的由來。醬油的前身是豆醬,也就是現在的豆瓣醬,東漢王充的《論衡》中就有寫到:「世諱作豆醬惡聞雷」,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也曾提及豆醬的做法。到了明代,醬油已經非常普及,《本草綱目》及《養餘月令》中都有提到,醬油就這樣慢慢改變,流傳到了現代。


下次,當你拿起筷子夾食物沾醬油時,不妨細細品嘗醬油那種複雜氣味,也順便跟你身邊朋友說說醬油的故事!

 

 

搜尋黑豆資料

 

今天中午我們又到電腦教室,這次的工作還是搜尋有關蔭油或醬油的資料,我繼續搜尋我分配到的「黑豆」資料。以下是我整理的:黑豆又叫做鳥豆,是大豆的品種之一。早期黑豆多種植在台灣南部,後來因沒有新品種研發及產銷管道,造成種植面積大減。民國87年,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台南三號」(青仁黑豆),產量高且品質優良,可用於各種加工產品如黑豆粉、黑豆茶、碳培黑豆及浸酒入藥、速食粉、藥材利用等,業者願以高於大豆保證價格與農友大面積契作栽培,解決加工用國產青仁黑豆的原料供應問題,由於黑豆台南三號的育成推廣,顯示出國產黑豆的發展價值。89年,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台南五號」(黃仁黑豆),產量高且穩定,對栽培環境適應性大。「台南五號」(黃仁黑豆)適合於蔭油加工、蜜黑豆、 豆豉、味噌等用途,若大力推廣種植,可減低台灣蔭油產業原料的進口需求。


今天找到許多關於黑豆的資料,我覺得受益良多。不過沒有看到真的黑豆,有點遺憾,聽說周主任已經和黑豆農家商量,準備帶我們去參觀,希望那天快點到來。

 

心智map製作

 

上星期五中午,周主任教我們以永興醬油為主題來製作心智Map,主任跟我們說:「心智map很管用,可以作為思考時的輔助工具,作專題研究時,用心智map,可以把研究內容作完整的呈顯。」接著主任就開始範例講解,大概是寫著主題的圈圈拉出一些小圈圈,再由一些小圈圈拉出好幾個小圈圈,這些步驟看似複雜但是學會了之後就覺得很簡單。接著主任要我們試著畫一次。不過才一會,下課鐘就響了,所以就當假日功課了。


今天中午周主任要我們把上禮拜畫的心智Map抄在白板上,大家來做比較,我寫了很多,例如工廠設備、食譜、價格、種類、包裝、製作、材料等,像種類方面,我還分出醬油膏、蔭油、黃豆醬油、日本醬油等;食譜就更多了,滷豬腳、水餃沾醬油、滷雞翅、滷蛋、蒸魚等。其他人也寫很多,不過似乎大同小異,最後主任就將大家的資料整理一下,就成了我們專題研究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