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計畫首頁認識太魯閣族認識新白楊獵人夥伴獵人曆傳統歌謠獵人生存法獵人開講主題研究過程
 
 

獵人夥伴
向上 •  •  • 陷阱 • 獵犬 • 弓箭

銅蘭鐵匠店簡介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銅門部落與銅蘭部落的交界處,有一加掛著「銅蘭鐵匠店」招牌的老打鐵店,除一般鐵器外,享譽盛名的「銅門刀」為本店歷久不衰的招牌。本店歷經Rasi Talan、Yudaw Rasi至現今之Emmax Yudaw(恩馬.尤道)、Poro Emmax,自日據時代以前迄今百餘年間已傳至第四代之譜。Emmax Yudaw即是第三代傳人,亦是使本店產品發揚光大之一位,製刀經驗逾40餘年。其子除Poro Emmax外,Tengay Emmax及Towsun Emmax亦能傳承其技藝,可謂後代有傳人。Poro Emmax是第四代製刀師,他的家族從曾祖父開始就是製刀師傅,他在1984年退伍後繼承了家族的祖傳技術,開始接下了製作獵刀的工作,從國中開始就協助父親(Emmax Yudaw)簡單的製刀技術,長期的經驗累積,不斷的經歷失敗,終於抓住其中的訣竅,頂著父親的光環及本身謙卑熱誠的學習態度,為銅門刀繼續打響名號。

        別小看這間小小不起眼的小店,其實是已經有四代百年老字號的打鐵店,製作的獵刀更是有口皆碑,全臺灣不只是太魯閣族、泰雅、阿美、布農,甚至是其他族群的原住民的獵刀,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出自這第三、四代的太魯閣族銅門刀王之手。

        銅門刀的製作過程相當繁複,從選鋼、裁鋼、燒熱鎚打成形、下鋼、刨光、磨利等環環相扣且缺一不可。之後再依據每把刀之刀形製作握把與刀鞘,才算大功告成。本店製作的產品有銅門山刀、大小鋤頭、鐮刀、菜刀等各式鐵具,並依據顧客之需求,漸漸發展出子母刀、魚肚刀、頭目刀等兼具裝飾用途的紀念刀,且根據不同之族群設計出多樣性之作品。

經營理念

        銅蘭鐵匠店是花蓮縣境內知名的「鑄刀」祖傳事業,代代相傳已歷經百年之歷史,在工業機械取代傳統手工的趨勢下,本店仍堅持手工製作,唯有手工雕琢才能呈現祖傳之精隨,從刀身的鍛鑄乃至刀柄刀鞘的精緻呈現,每一把刀都附有獨特的生命及意涵。隨著時代之變遷,本店第三代負責人許有祥更注入創意研發之創作元素,將刀的製作從生活實用轉型至精緻多元,讓太魯閣族製刀技術邁向新的旅程碑,也保存固有的傳統技藝,這就是本店代代相傳的重要使命。傳承太魯閣族固有文化,結合傳統產業創意發展、多元行銷,讓祖傳事業代代相傳,開啟嶄新太魯閣族歷史新頁。

製作過程

一、 選擇適合之鋼材。
二、 利用高溫裁鋼。
三、 利用風爐將鋼燒熱。
四、 將燒熱之鋼鎚打成形。
五、 下鋼。
六、 刨光、磨利。
七、 製作握把。
八、 製作刀鞘。
由於時代之變遷,過程中雖有機器協助製作,但主要過程皆須靠手工逐一完成,非模型鑄造。所以每把刀皆代表銅蘭鐵匠店的心血與結晶,每把刀就只有這一把。

刀的使用注意事項

一、銅門刀以繩子與刀結合,平日使用一定將刀繫在腰部上,讓刀子與身體保持安全距離。
二、從刀鞘拔刀(以右手持刀為例):左手握住刀鞘中心,右手拇指頂住刀鞘開口處並輕輕往內一推後,再順勢緩慢往上向外拔出。
三、將刀置入刀鞘內:左手握住刀鞘中心,將刀身銳利的一端慢慢插入刀鞘開口,眼睛絕對不能離開刀,待置入約
3至4吋時,再順勢將整把刀置入刀鞘內。
以上過程重在保護使用者的安全與免於傷及刀身。

保養須知

一、 在用完刀子後,將刀身洗淨、擦乾。
二、 將刀身上抹上薄薄的一層油後再置入刀鞘內保存,如潤滑油、縫紉機用油、植物油、食用油皆可。
三、 若長期不使用,則需經常檢查刀身狀態,並需定期保養之。
四、 磨刀時輕磨至鋒利即可,切勿超過限度,而使刀刃急速縮減,減短刀的壽命。

種類.用途.規格

一、小型:刀身尺寸約為12~16公分,其用途切菜、切水果、切肉或用其將肉與皮分離等。
二、中型:刀身尺寸約為24~29公分,其用途可作登山開路、砍柴與家居擺飾等。
三、大型:刀身尺寸約為30~36公分,其用途為登山開路、砍柴、砍竹子、剁骨頭與家居擺飾用;另於原住民部落喜慶祭典需宰殺豬羊時,常見部落族人使用之。
四、裝飾刀:本店計有三代刀、子母刀、頭目刀、魚肚刀、彎刀、百步蛇刀等,供家居擺飾用。
五、其他鐵器:包括菜刀、大小鐮刀、大小鋤頭、各式檳榔刀及各種鐵器等。

 

百年老刀:曾參與對日抗戰之武器

百步蛇刀:仿排灣族刀

頭目刀:部落領導者才有資格配帶 大肚刀:因刀身寬且重量重,適合剁大骨
牛角刀:農夫為了紀念勞苦功高的水牛訂製的刀鞘 子母刀:象徵薪火相傳
狩獵刀:鐵製中空刀柄,在深山面對猛獸時,
可立即套長棍,並與野獸保持距離。
迷你刀:適合處理動物內臟

 

資料來源:銅蘭鐵匠店簡介,由林正雄、許壽亮彙整。  刀具攝影:許壽亮。
 

 

Copyright@見晴國小新白楊文化資訊社 2009-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