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 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與學校的教學和課程需求相結合: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這次的研究活動開拓學生學習空間,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踏入社區,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生命視野。從研究團隊的組成、研究計劃的擬定、資料蒐集、分組討論、進行訪問、整理訪談紀錄、製作網頁,整個研究的歷程,是我們共同寫下的學習日記。
  資料蒐集後的閱讀分析和整理、研究心得及採訪報告的撰寫等,能夠呈現出語文能力的培養;運用社區資源,探訪地區人文,藉由訪問了解地方特產特色,以透過數位相機鏡頭留下淡水的影像,記錄家鄉歷史文物,能夠達到社會領域的目標;魚丸製作體驗課程的參與,讓學生有實作的空間,團隊的聯絡與溝通、分工合作的精神、實地訪問與探索,都能將所見所聞和平常的書本文字做一結合,驗證了古人的名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專題研究活動中,大家都學到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分工合作,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也深深的體會到每種工作都有辛苦的地方。

   

2. 使用哪些資訊科技完成專題研究計劃:

   

 資訊科技

使用方式

電腦

 上網查資料、資料的整理與整合、製作專題研究網站

網路

 搜尋網路資料及傳輸專題製作資料

電話、手機

 聯絡要採訪的對象,也是隊員聯絡的重要工具,現在的手機也可做為拍照錄音的工具

數位相機

 活動拍照記錄

隨身碟

 備份資料

電腦軟體

 文書軟體:Word、記事本
 影像處理軟體:Ulead PhotoImpact、PhotoCap
 網頁製作軟體:Namo WebEditor 、Macromedia Dreamweaver

書籍參考

 參考漁業相關的書籍

DVD影片

 縣府提供給每校的下課花路米裡關係漁業主題的影片

實地採訪

 到淡水老街、漁人碼頭、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踏察及採訪

   

3. 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本研究專題網頁的圖片大多由我們團隊自行拍攝,來自於網路或書本擷取而來的資料,我們在網頁中會標明出處,才不會違反著作權法。感謝淡江中學校史館蘇文魁老師願意提供他長期蒐集的淡水老照片,以及淡水網路電台無償提供網站中蔡坤煌醫師懷舊老照片,讓我們在製作網站時可以運用網頁中的內容來源,包括網路蒐尋、書籍、影片,和最重要的實際採訪,經過天生海藍藍團隊整理後完成,我們將參考資料列在網頁上(請參考深深感謝),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找相關網站或資料繼續研讀。

   

4. 專題研究計劃如何透過與個人、團隊的接觸來扮演「大使」的角色:

   

  淡水老街的踏查,讓我們認識了阿忠哥,也更認識淡水的美;漁人碼頭的踏查和體驗,讓我們更清楚淡水石滬的功用,了解老漁民的生活,也更清楚淡水魚丸的製作和美味,漁會阿姨們的帶領,讓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到漁人碼頭的特別之處;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之旅,有導覽哥哥為我們介紹許多船隻的歷史,看到許多精緻的船隻模型,讓我們想和更多人分享這份美好,接受我們拜訪的地點和人們,都以最真誠的心對待我們,都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友善,是可以傳播出去的
 

   

5. 專題研究計劃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和衝擊:

 

 

  當我們和受訪者先解釋網界博覽會的活動,再提出訪問邀請,或是照片需要的請求時,受訪者都覺得深具意義,也對我們想要更深入了解淡水的漁業,抱持著肯定的態度,給予許多協助,讓我們更有動力繼續做下去。收穫最大的應該是我們自己,因為從採訪、紀錄、發問到蒐集整理資料,每個隊員都親身經歷,這些都是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

   

6. 發現、教訓和驚奇:

   

  在參與前對於網界博覽會沒什麼概念,對於一個完整的研究設計規劃,更是毫無頭緒,但經過這幾個月的會議、討論和訪問,我們才深深的了解:學習也可以這麼豐富,這麼多元!雖然遇到不少挫折和困難,或者常掙扎在班級、個人事務和學業以及網界博覽會任務之間,但相對的收穫也十分豐碩,讓我們有機會和不同的成員合作,有機會發現自己的潛能,讓我們更為成長。而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淡水之美,原來就藏在淡水的各個角落,隨時都讓我們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