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邊景觀

小木屋

勻懷

當您無聊想到靜思堂外面走走時,除了四處看看蓮花池中的魚,和感受竹軒的舒適悠閒以外,別忘了在竹軒附近的一棟小小的小木屋,也值得進去走走。
佛教大德許聰敏老居士發心,在普明寺後方,為證嚴上人搭建一間長十尺寬十二尺,不到四坪大的木板小屋。一九六三年,上人在受了三十二天比丘尼具足戒之後,就返回花蓮修行。上人在此屋內禮拜,研究法華教義,每天誦《法華經》,每個月就抄寫一部《法華經》,並燃臂供佛,一天只吃一頓飯,一天也只睡兩小時,過著苦修的生活。
一九六六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上人和弟子們在該寺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當時師徒生活十分清苦,曾經有過五毛錢豆腐醃鹽佐餐一個星期,四人共眠於兩張榻榻米的苦修日子。到一九六九年靜思精舍蓋好,上人才住進精舍,結束近八年的借住生涯。上人為堅持自己出家時的悲願,與重建出家人的尊嚴,當時也立下不化緣、不做法會、不趕經懺,以及學習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規範。上人及追隨他修行的常住師父們,在此小木屋內,堅持自給自足,過著簡單而清苦的修行生活。一九七五年八月,小木屋被妮娜颱風吹毀,未重新修繕。
一九九六年三月慈濟三十周年各項慶祝活動正緊鑼密鼓籌備中,為重現民國五十二年上人甫至花蓮時,曾獨居清修六個月的普明寺後小木屋,台中委員構想在靜思堂與慈濟醫學院間的樹林裡,建築相彷的小木屋,供人緬懷;並計畫在附
近搭建茶軒,使參加慶典的民眾有休憩品茗的好地方。
步過,一入樹林便聞到翠竹清香。茶軒的屋頂與牆面皆是青翠綠竹,上人環視這間古意盎然的竹屋,讚歎不止。
三十多年前,普明寺後的小木屋裡,除木製佛龕外,只有一張桌子、一張床與一個拜墊。床上雖鋪著榻榻米,但因過長,切割後邊緣留下毛毛細穗。夜晚就寢時,須由佛龕邊彎身進入後面的床上,無法從正面上床;生活之清苦,由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