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14 王妍惠繪製 本圖參考資料: 曹公圳流域-潛力點介紹/高雄縣鳥松鄉鳥松社區發展協會編印 |
中國人因尊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所以常把人神格化,供奉在寺廟裡祭拜。廟宇常能夠反映出一地的地方特色,台灣各地都有各自發展出來的宗教文化,這些宗教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在高雄由於發展受到「水」的影響,所以發展出一些與水有關的廟宇。
曹公廟與水圳
曹公廟是鳳山居民為感念曹謹興築水圳而建的。曹謹擔任鳳山知縣期間,鳳山縣遭逢乾旱,收成欠佳。曹謹四處訪察民情,發現此地缺乏水利設施,一旦遇到乾旱,農田就沒收成。有一天,他巡視到高雄縣九曲堂附近,看到下淡水溪(今高屏溪)溪水充沛,便派人著手修築灌溉農田的水圳,以解決因乾旱而產生的飢荒問題。
這套灌溉系統歷時兩年完工後,造福許多地區。幾年之後,原來的曹公圳水源已不夠灌溉,曹謹又開築一圳,叫做「曹公新圳」,而先前開鑿的水圳就被稱為「曹公舊圳」。
由於當時台灣的水利設施並不發達,所以在曹公圳完成後,當地的居民相當仰賴此設施,並將曹謹神格化,認為曹謹解決了旱災問題,鳳山縣民為了感懷曹謹的貢獻便設立廟宇紀念他,名為「曹公祠」。
把水土地公廟與水患
在台灣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土地公廟,但是在高雄縣的鳥松地區,卻發展出當地特殊信仰「把水」土地公,道光29年把水土地公廟的出現與當地容易遭受水患有關。「把水」土地公的任務是將水擋在水圳內,防止它侵入村落造成水患。曹公新圳開鑿後,雖然獲得灌溉的便利,但由於沒有完善的防洪措施,地勢低平的鳥松常會發生淹水情形,居民為求風調雨順,發展出當地特殊信仰「把水」土地公。「把水」土地公的興建,反映了當地的地理特色。
朱伯公祠與水圳社區
朱伯公祠是位在高雄縣大寮鄉後庄的一間小廟宇。朱伯公,經常劫富濟貧,是官府頭痛的人物,在平民百姓的眼中,他卻是位義士。傳說朱伯公生於清朝,經常劫富濟貧,因而被官府的人視為眼中釘,於是懸賞緝拿。有一天,他到府城(今台南)剃髮,垂涎優渥懸賞金的剃髮師便趁他一不注意時殺了他,並把人頭交給清廷,在他的人頭被懸賞幾天後家屬可領回並葬之,但因為屍體不可在晚上進村莊,於是先將朱伯公的屍體放於村莊外的林投樹上,不料屍體已腐爛又加上螞蟻聚集,頭顱因此而腐爛消失,當地居民看到頭顱不見了認為這是神蹟,因此為朱伯公立了一間朱伯公祠。
在道光年間,曹公舊圳將要開鑿到後庄聚落,但是在開鑿的路徑中,朱伯公祠是需要被遷移的,但是當工人們要挖鑿到朱伯公祠時,諸事不順。最後,在與朱伯公的溝通後,工人決定改變計畫,從旁邊通過。在中國人的思想中,「水」會帶來財富,朱伯公祠因此而香火更旺盛。
心得
在台灣當人們有不如意之事就會到廟宇求神問佛,在現代人的眼光中,這也許只能求個心安,但無庸置疑的,卻讓百姓感受到無限希望。以上這幾間當地的廟宇,是當地人的重要信仰中心,也反映了地方文化。
撰文者:謝仲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