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目錄日誌

 

 

 
 

 

  大圳興建》再建新水庫

..........................................................................................................................................................................................................

 

▌灌溉水源日趨不足

 

八田與一在提出建造官田溪埤圳(即嘉南大圳)時,就已經知道烏山頭水庫的水沒有辦法完全供應嘉南平原,因此在興建嘉南大圳時還特別聲明要搭配三年輪作。所謂三年輪作簡單的說就是一塊田地以3年為一個循環,輪流種植稻米、甘蔗和雜糧,種甘蔗和雜糧不需要很多水,這樣就不需要每年都全面供水。日治時期,由於地方政府和警察強力管制,三年輪作實施的很落實,因此大圳的水勉強可以供應。

 

二次大戰時期,許多大圳設施在戰爭期間被破壞,無法有效供水,加上戰後初期政治紛亂,人口又快速增加,為了養活增加的人口,作為主食的稻米的需求也就增多,造成大家搶著種稻,如此一來,水就不夠用了,盜水的事件也就越來越多。為了解決水源不足的問題,除了進行舊有設備改善、落實輪灌制度及加強取締盜水等措施外,最重要的還是要開發新水源。

 

▌興建白河水庫

 

1961年,台灣省政府水利局在白水溪上游興建白河水庫,工程費花了2.5億元,由政府、嘉南農田水利會各負擔1/3的經費,另外的1/3則由自來水公司、台糖公司和新營紙廠負擔。白河水庫於1695年完工,總蓄水量可達2千5百多萬立方公尺,除增加了9百公頃的稻作面積外,另有近4千公頃稻田可獲得水庫補水。水庫儲水除了供應灌溉外,還負責供應新營、鹽水兩地民生用自來水,以及作為新營糖廠、烏樹林糖廠、新營副產加工廠、新營紙廠的冷卻用水。

 

白河水庫鳥瞰圖   台南縣白河鎮農會網站同意引用

 

▌興建曾文水庫

 

曾文溪位於台灣島南部,是台灣第4長的河流,全長138.5公里,流域面積1176.7平方公里,平均年流量為16億立方公尺。在日本統治台灣末期,八田與一曾建議在曾文溪的柳藤潭建造水壩,以增加供水,不過因戰爭的關係,建造水庫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二次世界大戰後,灌溉水源越來越不足,因此台灣省水利局開始規劃在曾文溪上蓋水庫,最後選擇的地點就是當年八田與一所建議的柳藤潭。

 

水庫工程在1967年10月動工,至1973年10月完工,總共花費了55億元,計畫的有效蓄水量接近6億立方公尺,是烏山頭水庫的5.7倍。水庫完成後,有7萬8多公頃的農田可接受灌溉,其中有近3千公頃是新灌溉區。除了灌溉面積增加外,接受曾文水庫灌溉水的農田多從原本的三年一作變成三年兩作,意即種稻次數增加了一倍。此外,曾文水庫興建還讓嘉義及台南地區的自來水普及率大大增加,並供應了工廠用水。一直到今日,曾文水庫仍是全台灣最大的水庫。

 

曾文水庫鳥瞰圖-台南縣政府新聞室提供

 

你可以選擇 》》往上˙目錄˙這章結束了

 

  ▍台南縣新嘉國小˙嘉南調查隊 2007年製作    網頁瀏覽請選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