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緣起計畫簡報工作進度拾荒少年參考資料網站地圖  
   
 
認識荒野保護協會同心守護荒野的夥伴拾荒少年訪問記錄付諸行動、親身體驗問卷調查生態知識園地展望未來、學習成長及感謝

外來種入侵

常見外來種】【外來種的定義
外來種生物的影響】【外來種生物的來源

一、常見外來種

外來種動物: 琵琶鼠魚紅火蟻巴西龜福壽螺
外來種植物: 小花蔓澤蘭銀合歡大花曼陀羅布袋蓮

琵琶鼠魚
琵琶鼠魚
圖片來源:臺灣農業陳列館
科名:棘甲鯰科(Loricariidae )
學名:Liposarcus multiradiatus Hancock 1828
物種特性:入侵種
俗稱「垃圾魚」的琵琶鼠魚,原產於南美洲,雜食性,喜歡生活在溪流底層,並以沈積在底層的有機物為食。水族箱業者認為牠們可以吃掉水放箱內的碎屑殘渣,扮演「清道夫」的角色,淨化水族箱,省去飼主清洗的麻煩,因此大量引進。後因長大後體型過大而被棄養,底泥、海藻、其他魚類、魚卵、水生植物等都是其食物,繁殖力強、適應力又佳,且具有保護幼魚的習性,原本琵琶鼠魚只是水族箱裡的小配角,如今卻四處繁殖擴散,全臺灣的平地河川都常見其蹤影,已成為本土魚類生存上的大勁敵。
資料來源:臺灣農業陳列館墾丁國家公園
紅火蟻
紅火蟻
圖片來源: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

科名:蟻科 (Formicidae)
學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雜食性的入侵紅火蟻除了對生態環境中土棲性動物造成傷害,破壞土壤微棲地外,在危害嚴重的地區往往造成土壤中的蚯蚓被捕食殆盡;紅火蟻也會取食農作物的種子、果實、幼芽、 嫩莖與根系,影響農作物的成長與收成造成經濟上極大的損失。
資料來源: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
巴西龜
巴西龜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英名:Red Eared Sliderl
學名: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巴西龜的老家在美國的中南部及墨西哥,並不住在巴西。英文名字"Red-Eared Slider",直接翻譯則叫做紅耳泥龜,因為牠們的眼睛後面有一條紅色的帶狀花紋,看起來像有一對紅耳朵。
最初由業者引進寵物市場。但經棄養及野放後,因適應力好而成功在各種棲地,如河流、水溝、沼澤、湖泊或池塘等地存活下來,小時候主要以魚蝦為食,長大後就漸漸變成雜食性。
牠們會吃原生斑龜和食蛇龜的蛋,對原生龜類的生存產生重大的威脅,引發生態失衡的問題。在此呼籲巴西龜的飼主們,千萬不要輕易棄養,製造可憐的流浪動物,甚而扼殺了其他動物的生存權。

資料來源:臺灣農業陳列館維基百科

福壽螺

福壽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福壽螺卵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科名:福壽螺科 Ampullariidae
別名:金寶螺、蘋果螺、大瓶螺

原生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喜歡啃食植物幼嫩的部位。1979年從阿根廷引進,體型較大被認為具有食用價值而被推廣養殖,不料卻因肉質口感太差終遭棄養。
福壽螺適應力強並且沒有天敵,棄養後不僅氾濫全臺,甚至以臺灣為跳板擴及整個東亞。福壽螺入侵的水域,所有綠色植物都遭殃,包括水稻、筊白筍、荷花…等水生農作物都成為福壽螺的食物,造成農民嚴重的經濟損失。
旱季時,可以緊閉殼蓋靜止不動達三個月以上。

資料來源:臺灣農業陳列館維基百科

小花蔓澤蘭
小花蔓澤蘭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雜草學會
中文名:小花蔓澤蘭;微甘菊
科名:菊科(Compositae)
學名: Mikania micrantha Kunth

原生於中南美洲,具無性及種子繁殖能力,匍匐莖的節及節間均可長出不定根,種子量多輕盈可隨風飄遠。
在臺灣,早期僅出現於南部,現今中南部中低海拔山區、道路旁、廢耕農地均可看見。由於其快速生長攀緣於林木,被其覆蓋包住的樹木,常無法獲得充分光照,最後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隨之影響鳥類或其他野生動物的棲息,形成經濟上及生態上嚴重的危害,因此在國外有「一分鐘一英哩雜草」之稱,生態界則稱它為「植物殺手」。

資料來源:臺灣農業陳列館中華民國雜草學會
銀合歡
銀合歡
圖片來源:臺灣農業陳列館
英文名:White popinac
科名:豆科(Leguminosae)
葉序: 互生
早在三百多年前,荷蘭人就引進原產於太平洋諸島的銀合歡,葉子可做牛、羊飼料,木材當薪材,根又能固結土壤及改良肥效,是早期荒地造林的外來主要樹種。
1974年及1976年農改單位為提供造紙原料及水土保持,而陸續引進不同產地的銀合歡推廣種植,卻因經濟價值不如預期及木蝨危害而放任生長,銀合歡具有繁殖力強,散播力強、適應力強及毒他作用(分泌「含羞草素」,壓制其它植物的生長)等特性,一旦入侵不再經營的農牧地,五年內就會形成銀合歡純林,其他喬木樹種很難存活,對原生植物有著極不良的影響,目前恆春半島及澎湖地區已經有大面積的銀合歡純林。
資料來源:臺灣農業陳列館
大花曼陀羅
大花曼陀羅
圖片來源:發現雲林無限風情網站

科名:茄科
俗稱:曼桃花、白花曼陀羅或大花曼陀羅學名:Brugmansia suaveolens (Humb. & Bonpl. ex Willd.)

原產於巴西,於1910年引進至臺灣,全株含有毒性,藥理上具有麻醉及迷幻作用,白色喇叭花型。
喜歡生長在潮濕冷涼地區,臺灣各地海拔一千多公尺以下的溪谷兩旁常可見其身影,根、莖可行無性繁殖,枝條自然下垂。一碰到潮濕地面就會長根,使它很容易在野地擴展;山洪暴發將植株沖下來,斷裂的根莖立即隨處繁殖,縱使是無人照看的野溪溝渠邊,大花曼陀羅仍是輕輕鬆鬆地滿樹開花,搖曳生姿。如此強健的生命力是否會成為臺灣原生植物的強大勁敵,值得觀察討論。

資料來源:臺灣農業陳列館發現雲林無限風情網站
布袋蓮

布袋蓮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布袋蓮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學名: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 water-hyacinth
別名:鳳眼蓮、布袋葵、大水萍、浮水蓮
科名:雨久花科(POMederiaceae)

原產地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是一種具入侵性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因其花姿優美而陸續被帶至各個國家,成為世界廣泛分布的植物。
它的環境適應力強,並且可以利用走莖進行無性繁殖,繁殖速度快,加上沒有天敵。因此很快的在臺灣各水域蔓延開來。過去農家生活貧苦時,它曾是臺灣養鴨人家極為重要的飼料,加上高觀賞價值,到也頗受人歡迎。
然而當飼料開始進口後,布袋蓮便失去原來的價值。近年來更因其會破壞水域生態,進而影響人類的運輸、灌溉、養殖等活動。致使政府每年都需花大筆經費清除,以免阻塞水域。

資料來源:臺灣農業陳列館維基百科
 

*

二、外來種的定義

  1.外來種 :指一物種、亞種乃至於更低的分類群並包含該物種可能存活與繁殖的任何一部份,出現於其自然分布疆界及可擴散範圍之外。
  2.外來入侵物種:指已於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環境中建立一穩定族群並可能進而威脅原生生物多樣性者。


三、外來種生物的影響

(一)經濟損失:
  根據研究,雖然外來物種由順利生存,繁衍擴大,到嚴重危害生態的種數比例並不高,但其衝擊卻極為嚴重,綜觀國內、外不乏成百上千的案例;而除生態的影響外,也常造成巨額的經濟虧損。像是實質破壞、控制費用、人體健康影響及其他相關事實。

(二)生態影響:

  1. 外來種生物掠食當地原生物種使原生物種族群數量降低甚至是絕滅。
  2. 競爭及排擠,如果被引進外來種生物其生態習性與原生物種相似,那麼無論是在自然資源或棲地利用方面,將會與原生物種發生競爭現象,導致生態系平衡的破壞或物種絕滅。
  3. 外來種所攜帶的外來疾病或病原體對原生生物可能存有難以預測的巨大危害。
  4. 人為引進近親種的外來種生物,會使自然雜交機率提高,改變原生物種之基因組成。雜交現象使得原生物種的存活遭受極嚴重地威脅。
  5. 外來物種除了上述影響之外,其層面亦可能進一步透過生產力、營養循環、干擾幅度頻度,甚或土壤植被結構的改變而廣及整個生態系統。

四、外來種生物的來源

  1. 農業或貿易行為
      人們試圖引入具有經濟價值的動、植物,以作為食物來源、進行品種改良,或作為藥用、牧草用、飼料及綠肥植物,這些生物在引入後,經過大量繁殖或因當地居民無法適應,而造成養殖戶大量丟棄於田野,這些生物往往因耐受力強,容易適應當地環境,易成為外來入侵種。
  2. 娛樂及觀賞用
      喜歡飼養寵物的民眾常引進數量稀少、習性奇特、叫聲優美、體型或體色美觀、花朵美麗的生物作為觀賞寵物、觀賞花卉,或是引進部分外來種生物作為魚苗放流、植樹活動等漁獵、育樂之用。引進的動物有時會逃離飼養環境,或經由自然散播而擴散到野外。
  3. 生物防治
      所謂生物防治就是藉由增加天敵生物數量,以寄生或捕食的方式控制另一種生物數量,進而減少噴灑農藥的方式。進行生物防治時,常因尚未對當地生物的食物鏈關係進行詳細研究,或為了防治外來種造成的蟲害,因而引進國外已有研究的天敵物種。
  4. 偷渡
      由於人類旅行、貿易活動越來越頻繁,偷渡為外來種擴散的主要來源。除出國旅遊攜回的外來種生物外,生物也常會意外被引入。
  5. 科學研究
      因科學研究所需,引進飼養或栽植於實驗室之生物,逃脫或不慎逸出後而入侵當地生態環境。

◎文字整理:程琦、陳廷
◎資料來源: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臺灣生物多樣性的損失—哪些資源正在流失,陳韻如,國立 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農業陳列館維基百科
發現雲林無限風情網站
 
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中華民國雜草學會
 墾丁國家公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