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

南街殷賑.郭雪湖

南街殷賑.郭雪湖

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百合圖.郭雪湖

百合圖.郭雪湖

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失敗後,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澎列島和賠款。之後,台灣人開始了被日本人統治的五十六年又六個月。

  日本佔領台灣期間實施殖民文化。一邊拉攏上層知識份子,例:組織詩社、畫會雅集,用漢詩唱和,使舊詩體和舊國畫趨於軟弱;另一方面推行「國語政策」,強迫學日語,實行奴化教育,有計劃地拆除中國傳統建築,移民到台灣,選送優秀的台灣青年到日本留學,培養忠於殖民主義的人。

  政府曾派遣日籍美術教師來台傳授西洋畫和東洋畫技巧,以台灣鄉土為示範題材,對台灣美術界造成震撼,影響深遠。另外選派台灣青年赴日學美術,前後約有二、三十人,大部分入東京美術學校學習。東京美術學校(現為東京藝術大學)建於1887年,主要是引入法國學院派寫實技巧,移植印象派、後印象派以及新興的野獸派、立體派等風格。通過台灣青年的再學習,西洋畫(油畫、水彩)、東洋畫、現代雕塑遂被引入台灣,受到城市中產階級和知識份子的歡迎。這些新型美術樣式的引入,當然是文化的一大進步,使傳統文化和西方思想文化發生了激烈的衝擊。
  1927年設立「台展」
(台灣美術展覽會),1936年以後改為「府展」(總督府美術展覽)使西洋畫、日本畫和雕塑得以引入台灣,台灣藝術家得獎後受到社會的尊敬,因此獲獎成為他們共同努力的目標。各屆入選的作品,西畫多是窗前桌上的靜物、安詳寧靜的郊野風光,或者是裸女、海外異國風景等,也有部分反映台灣人民生活、景物的佳作。台展之後,中國畫事實上已被排斥出台灣藝術的殿堂,只有部分仍在民間流行,至光復時已奄奄一息。

明∼清朝 日治時期 民國台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