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世紀與墨為伍,他認為,有了好墨,還必須拿捏研墨的要領,磨墨時用力過輕過重,太急太緩,都會影響墨的品質;用力過輕、速度太慢,不僅浪費時間,且墨與水調和不勻,墨色容易浮在水上;用力過重、速度太急,則容易導致墨汁太濃且生泡沫,墨色無光澤,運筆時容易沾帶碎末與顆粒。
他表示,正確的研墨法是「以手指按住墨條頂端後,向前推,輕重有節,隨著墨條推移,墨中所添加的麝香和梅片會散發馨香,具有提神醒腦和收心養神的功能。」如果能在書寫、繪畫前,藉由舒緩的磨墨過程來沉澱思慮、凝聚心神,舞文弄墨時自然神清氣爽、文思泉湧。
三國時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就有「墨出青松煙,筆出狡兔翰」的詩句。
然而,手工製墨在台灣後繼無人的事實,讓他有著無限的感慨,雖然有人前來拜師學藝,但沒幾天就受不了製墨辛苦、烏黑的工作環境,他有感而發的說:「現在的年輕人,不想吃苦也吃不了苦,學沒幾天就落跑了。」連自己的兒子跟在身邊學了幾年,也沒有繼承衣缽的意願。
二○○一年,『大有製墨』因都市計畫被迫遷移,當時已近「耳順之年」的他,原有意就此封廠退休,但在藝文界好友以「全台僅存製墨藝師」的鼓勵,及個人傳承文化的使命感下,才將製墨廠遷到三重市三和路現址。
如今保持半退休狀態的他,經常接受政府部門的邀請,利用週末假日到各地示範手工墨條的製作,讓更多人瞭解這即將失傳的製墨文化。
此外,鑑於國人都有磨墨寫書法的經驗,但對於墨的製作和優劣卻很陌生,因此他自當樂於開放製墨廠供民眾參觀,每有訪客,他不但會親自示範製墨過程,還解說墨的文化,意在讓更多人認識墨、親近墨,進而能夠將製墨工藝一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