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首頁 螢火蟲 動物 生態破壞

前言    棲地

棲地          

{1}鯉魚潭潭步道:

        環潭公路路幅不寬,腳踏車利用貼近湖岸側公路闢建,由於鯉魚潭生態豐富林相完整原始,也吸引遊客夜訪螢火蟲。為避免人為干擾,花蓮縣政府特別在環潭公路靠山側路段設置公路柵欄,禁止車輛通行,此步道是腹地最廣,交通最方便的地區,長久以來就是花蓮縣民假日活動的好地方,遊客絡繹不絕。然而,似乎是人為甘擾因素,在螢火蟲的數量或種類,都明顯比其他兩處少很多。

(2)白鮑溪流域:

此處為螢火蟲總類及數量最多之處,日、夜行性螢火蟲種類,均可在此步道觀察,為相當良好之棲地。

(3)轉播台步道:

此處螢火蟲隻種類及數量與白鮑溪相較不遑多讓,由於該步道有多出人為開發,而除草劑及農藥的使用,壓迫螢火蟲族群分布,多呈塊狀分布,不夠完整及集中。

鯉魚潭地區植被豐富,環境濕涼,除環潭步道及白鮑溪外,其他地區地勢略為陡峭,只能以步行方式進行賞螢活動。潭區規劃有充足的停車位,適合大型活動及團體賞螢,就螢火蟲豐富度而言,以白鮑溪流域最高,種類鯉魚潭環潭步道相對

多樣,解說員及義工訓練適合於白鮑溪流域進行;但白鮑溪腹地較小僅可供車輛行駛;若以考量安全性及交通便利性而言,則以鯉魚潭環潭步道為第一選擇;因此較適合親子活動、家庭出遊或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