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與師傅的訪談中發現,就算師傅做了這麼多年,並不會像其他出名的藝術家一樣只一昧的堅持自己做法,而是會去傾聽別人的想法,並在空閒的時候靜下心來仔細思考這一年做的旗袍是不是都有同樣的問題,如果有就再加以改進。陳師傅開玩笑的說:「做旗袍沒有書可以看,我的所有靈感都來自頭腦,頭腦靈感來自『米酒』。」可以發現師傅的技術都是靠自己一點一滴的調整,慢慢磨練出來的。
當客人有自己的想法時,師傅會用以前的舊經驗來解決,也會對於客人本身的體型做調整,或是因為現在的風俗改變而將開襟開低一點,對於這些師傅都會畫在本子裡面以免忘記。
問到陳師傅做戲服與做旗袍的差別時,師傅說戲服可以算是跟旗袍同類蛋又有點不同,因為在自己小時候的戲服多半是是平劇或國劇,就是像歌仔戲,上面都會有龍鳳的圖案,經過改良後就是現在的戲服,有時候做久了就知道哪裡要怎麼做,通常在做的時候就會開始想下一件要怎樣剪裁,假如有問題會提前跟黃老師說。戲服要注重在袖口,多注意色彩要怎樣調配,像在做聶隱娘的手套時,黃老師的設計圖本身看起來比較沒有殺氣,這時我想到以前看電視劇時,武官的手套樣式,於是就和黃老師重新討論後,做出現在的樣子。
陳師傅告訴我們:「對於新事物或自己比較不懂的地方,可以找別的東西來參考,但是我們自己再怎麼看,也不能只是全部照學,而是要調整後互相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