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類別】 地方歷史古蹟
【地方社區說明】 大臺北地區
【研究計劃概要】
  透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小「古蹟小偵探」團隊的「官宅風華—台北賓館」專題介紹,希望能讓大家深入淺出的親近、認識「臺北賓館」這座百年豪宅文化的寶庫,瞭解其建築風貌、修復過程與人文特色,進一步瞭解古蹟所代表的歷史意義和古蹟修復的困難與內涵。

專業團隊
我們結合學生、家長、教師群、,成立了「古蹟小偵探」研究團隊。透過事前完善的研究規畫,採訪修復建築師和臺北賓館志工,並從網路上及各種管道蒐集相關史料,親自參與修復後臺北賓館的揭幕典禮及再一次深度拜訪臺北賓館,最後整理出研究結論、建議及心得。。
廣集資源
透過古蹟小偵探採訪徐裕建建築師事務所、臺北賓館導覽志工團隊、臺北賓館風華再現社區親師生參觀心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小家長、同學及教師群各方資源的協助,建構綿密的互動網絡。
修復知識
透過古蹟小偵探與徐裕建建築師事務所多次互動,深入瞭解有關臺北賓館修復的知識,除了各種傳統工法與高科技工法以外,還有相當多屬於歷史調查研究部份,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溫柔的對待古蹟」而以前的方式顯得「粗暴的對待」,原來對待古蹟要有人性化,而不單純以一幢建築物看待,因為她包含許多歷史與文化的傳承。
多元活動
我們的學習活動方成網頁技術與參觀訪問兩大部分,在網頁技術方面從完全不懂網頁製作到熟悉網頁製作環境,再加上為了增加效果學習製作Flash動畫,我們就花了許多時間。還要再進行參觀時的影像記錄與解說導覽重點記錄,再加上訪問前要擬定訪問大綱並經過討論後再進行訪問,訪問後聽錄音檔整理逐字稿等都需要技巧的訓練與熟悉,因此我們的學習活動多元而豐富的。
計畫內涵

「官宅風華—臺北賓館」,從走進臺北賓館建築與整修的歷史開始探討再進入空間的變遷與歷次的興修記錄。然後以介紹臺北賓館的建築之美,讓大家可以看到巴洛克建築的特色展現在臺北賓館外表各個部位,內部則是金碧輝煌的維多利亞式的風格。而風華再現最重要的是修復工程和解體調查,尤其臺北賓館是第一座採用解體調查的古蹟修復方式,所以介紹重要的解體調查方法,而採訪實錄則讓我們看到年現代古蹟修復建築師細膩富感情的對待古蹟的方式,也讓我們體會到百年前一座統治者為了展現權力、高貴與遙不可及的總督官邸,在今天重現國人眼前已走入常民生活,比以邀請鄰近小學的親師生觀禮做為開幕的首批客人,這種轉變意味著時間的轉變與人文思考的變動。因此在巡禮剪影的部份介紹臺北賓館的功能特色、交通位置和參觀訪問,則可以從不同角度(志工、家長、老師、小學生)、不同年齡的人來看修復後的臺北賓館,則可以歸納出共同的結論—臺北賓館不只是一幢建築物,還有許多美學與歷史的意義,它更是從夢裡所見到可以親身貼近的落實。

網頁成果
我們以製作網頁的方式呈現最後研究成果,我們希望透過網路,讓臺北賓館在臺北市甚至臺灣地區都是獨一無二的建築與故事。
【網際網路環境】

學校:校內電腦教室有2間共有電腦72台,其他行政用電腦及班級用電腦約100台,供給教師借用之筆記型電腦19台,學生之筆記型電腦有24台,皆採用光纖與主機房連線;主機房內有window2000伺服器一台,Linux伺服器一台,Linux伺服器1台及其他作業系統伺服器若干台。

家中:隊員在家大多使用下載2M上傳512K的ADSL進行資料的查詢與檔案的傳輸。並在學校申請一個網頁空間,當作網頁備援位置與網路硬碟使用。

師生:利用MSN即時傳訊的方式,與召開網路會議溝通,檔案的上傳與下載,在學校是透過資料夾分享的方式取得。

【問題的克服與解決】

(一)資料取得不易:網路上有關臺北賓館的相關資料有限,透過專家及家長多方管道取得,搜集到完整的資料。

(二)人員分佈班級多:本隊11位隊員分別在兩個不同年級和九個不同的班級,每週能夠共同工作的時間約 2 小時,其他時間就是輪流和老師碰面,或利用e-mail和老師聯絡,後來發現利用網界博覽會的隊伍工作室進度報告可以看到其他人的進度,這樣就可以減少信件往返的時間,是意外的發現!

(三)參觀時間安排受到延宕:當九月份報名完畢,確定主題後,老師們想很快安排我們這一群古蹟小偵探再一次去拜訪臺北賓館,我們如果沒有一起再去參觀一次,比較難有共同的話題可以討論。原本預定十月份第三週週日去參觀,但是網站上沒有出現十月份預約時間登錄欄位,打電話到外交部詢問,告知十月份因為籌辦國慶酒會所以不開放參觀,此時我們意識到時間的壓力更加緊迫。我們只好將時間放在先放在搜尋網路資源,結果10月23日上網才發現十月份開放參觀日期為10月22日,使得我們覺得很沮喪,只好把握十二月份的開放參觀時間。

(四)千辛萬苦尋到修復建築師團隊:原先我們所搜集的網路資料,一直誤把重新開幕當天的負策展的藝術基金會以為是修復建築師團隊,幾經波折之後才找到真正負責修復的建築師團隊。這個建築師團隊讓我們這些小孩更進一步瞭解建築其實具有很柔性和人文思考的一面。

(五)訪談者時間協調不易:因為我們來自不同班級,因此安排訪談時間很困難,再家上受訪者也很忙,時間很難敲定。縱使敲定了時間,我們放學後留下來,結果受訪者前一個會議時間延後,而被迫臨時取消的情形,必須再另外安排雙方都能接受的時間,經多方聯繫終獲解決。

(六)資料的篩選困難:非常感謝林正雄建築師不但安排我們參觀剝皮寮老街,目的就是與臺北賓館做比較,還不厭其煩的告訴我們很多有關整修臺北賓館的故事,傳統工法失傳的克服方式及目前最新整修古蹟的高科技工法,提供許多資料,讓我們很感謝卻也很煩惱資料的篩選,經過多次反覆討論才確定。

(七)古蹟修復專業知識:透過與徐裕建建築師事務所的連繫,我們也開始接觸古蹟修復的相關知識,這些知識對我們來說都是第一次接觸,聽了似懂非懂,後來再經過老師的解釋才比較瞭解它的意義。並透過與修復建築師深度訪談瞭解修復臺北賓館的過程、困難、傳統修復工法與高科技工法對古蹟修復與保存的具體作法。然後透過各種網絡資源及文本相關資料。深入瞭解臺北賓館建築歷史、修復過程點滴與古蹟風華再現的重點與意義等,落實鄉土教學於社區之中。

(八)時間永遠不足:時間有限,要上課,還要參觀、訪問、聽錄音檔、整理逐字稿、做成網頁等,進度始終落後,只好利用寒假過年期間再接再厲!幸好家長們都給予高度的支持。

【心得箴言】
在這次的專題研究中,透過訪問建築師、志工、社會人士、家長與小學生,發現大家對臺北賓館的印象從剛開始對於臺北賓館是「一問三不知」,直到參加網界博覽會上網查資料後才知道台北賓館的歷史,為了對台北賓館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決定參觀台北賓館,真正參觀台北賓館後,聽解說志工用心的介紹臺北賓館,也讓我們更了解台北賓館是巴洛克建築的特色,也更瞭解它的生態和歷史。我們也去了剝皮寮老街,在那裡我們了解了台灣早期民間的建築和文化、歷史…等,所以這次的研究中我們學到了不少東西呢!做完了研究後,我才知道臺北賓館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古蹟,它是經過許多人的心血與努力才修復完成的。
 
2007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古蹟小偵探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