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豪醫師 訪問
Q1: 請問您為甚麼會想要投入登山醫療這方面的工作?
A1: 王士豪醫師因為喜歡爬山並且工作是醫生,因此想要將興趣與專業結合。另一個原因是因為許多民眾有登山醫療這方面的需求,因此轉而從事此工作。
Q2: 是甚麼動力或動機讓您有勇氣放棄高薪轉為投資高山醫療?
A2: 王醫師認為是自己笨,沒有透徹的思考過,他認為他當初不應該要放棄主治醫師的工作,應該要將臨床時間減少三分之一來做高山醫療,應當要兩者兼顧,而不是直接放棄。
Q3: 在辭掉高薪工作時,家人是反對還是支持?您自己有無後悔過這個選擇?
A3: 當時辭職是要去美國進修,所以家人都很支持,王醫師也攜帶家屬一併赴美,他也很高興能夠有這樣一個特殊的機會,因此並未後悔。
Q4: 創業與推廣過程中是否有遇到困境?
A4: 王醫師認為在推廣高山醫療時,遇到需求方面的瓶頸,民眾未必會購買此服務,因為很多民眾會停留在爬山的身體管理只需要自己查資料,不需特別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但是這樣一知半解的情況會導致更多的危險,其中一個例子便是許多人時常將威而鋼誤會為高山症的解藥,但是事實上威而鋼並不會對於高山症有所幫助。因此王醫師認為民眾教育是極為重要的,他認為最困難的便是將需求化為客源。王醫師自己也知道在台灣做公益,叫好不叫座,因此資金也是他面對的一個困境,所幸加壓艙計畫有他人捐助,當中康橋國際學校的幫助也是很大的。
Q5: 你從事高山救難活動多久了?有學習到什麼嗎?
A5: 王醫師從大學二年級時起便參加了登山社,具有超過20年的登山經驗,但他卻認為登山本身並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甚至感到些許無聊,耗費體力又會遇到颳風下雨,幫助他持續前進的便是成就感。王醫師覺得和同伴們一起平安走到山頂是非成具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不但在過程中能互相培養感情,還能從彼此身上學習,過程雖然很辛苦但豁然開朗後便覺得值得。
王醫師表示他在從事登山活動的過程中收穫良多,學習到了許多新知 識,也有了新的人生體悟。王醫師分享自己年輕便辭退了高薪工作轉而自己從頭創業,一開始登山全靠一個人完成所有的挑戰,從弄齊裝備、找路到考執照,一路面對許多困難,但多虧如此培養了面對挑戰的正確態度,在之後的創業及做公益都保有原先登山的心態,受益良多。
Q6: 請問現在的團隊是甚麼時候成立的?
A6: 臺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團隊: 臺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團隊成立於2013年12月,成員包括護理師、醫生和喜歡爬山的人,此團隊負責加壓艙的建置和野外課程。
山雲白袍: 山雲白袍健康顧問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年底,目的為陪伴個年齡層登山,現在有50多名志工持續協助臺灣人民登上臺灣的百岳。
王醫師希望把自己的經驗付諸於行動,成立了公司,現今已幫助400位人士攀登4000公尺以上高山。
Q7: 你有要擴大你的團隊嗎? 如果有,要如何挑你團隊的人?有什麼標準?
A7: 王醫師曾多次表示擴大團隊與否是基於民眾有無需求,例如現今支持本校的圓夢登山活動隨著康橋的校區增加,就有愈來愈多同學加入,光是一個校區便增加了快3000名學生,因此可能就有增加人數的必要。
王醫師認為加入團隊的人都必須認同做這件事情,要擁有共同的信念,並且深知這件事情是困難的,最重要的是要對於實施這些高山醫療有一定的熱情,是他挑選團隊最重要的標準。
Q8: 你是如何引進PAC加壓艙?
A8: PAC加壓艙是一個塑膠製的密室,長200cm,直徑為85cm。加壓艙的原理是用腳踩充氣機,不利用任何電力將加壓艙充飽氣,。氣爆之後,壓力會升高,模擬著山下的壓力。以雪山上3100公尺的三六九山莊為例,加壓艙能使壓力下降海拔1600公尺,也就是說,上升到海拔1500公尺的壓力。加壓艙的好處為不用額外使用電力,也能夠重複利用。
Q9: 如何決定加壓艙的設置點?
A9: 王醫師認為最理想的設置地點便是能一網打盡,能以最少的數量達到最高的效用便是他的目標。王醫師將能放置加壓艙的地方都放,包括所有觀光地區3000公尺以上的地方、高山地區的鄉鎮市區消防搜救隊 (每個分隊都放置)和空勤總隊皆有加壓艙的架設。現在全臺大約有60幾個快70個加壓艙已安置完成,剩下的30幾個作為教育意義,讓每個人都親自體驗和操作,熟悉加壓艙的流程。
Q10: 搬運加壓艙時有發生過危險嗎? 有發生過什麽樣的困難或危險嗎?
A10: 搬運過程十分艱辛,很多山屋極為遙遠,但是越難放上去的地方,越需要加壓艙,因為較困難的道路都會造成不宜撤退,因此加壓艙的需求便會更高。當中最困難的便是馬博橫斷,要將加壓艙設置完畢必須花費12天的時間,而且還需要找6-8人,甚至是10人來搬運。搬運的時間只能擇穩定的季節,9-11月,因為夏天有颱風,春天有梅雨季,而冬天的氣候十分不穩定。但是9-11月是大多數公司最忙碌的時候,許多志工無法請假,因此最後王醫師請空軍幫忙搬運上山,出動了6臺海鷗直升機,6個人將原本12天的路程縮短至3天,每日從早上8點走到晚上9:30,十分勞累,但最後也成功完成馬博橫斷加壓艙的安置計畫。
Q11: 到目前為止,你們總共救了多少人?有多少是加壓艙救的?
A11: 目前確定加壓艙已救了12個人,包括肺水腫和腦水腫等病患。在加壓艙設置之前,任何晚上發病的患者都必須要等待12個小時,因為直升機在王山無法進入山中;氣候因素也導致直升機的救援時間延長,無法讓病患即時下撤。但是有了加壓艙之後,患者能撐到隔天再下撤都不會危害到生命安全。
Q12: 高山救難時最困難的狀況為何?
A12: 高山救難時最怕遇到的狀況就是遇難者無法向外界求救,因此王醫師強調登山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訊,呼籲大家隨身都要攜帶通訊設備,要確保身上有手機或衛星電話或無線電,並且在登山前告知家人或熟人,也要在登山過程中明確的知道自己的所在地,以確保登山時的安全,若不幸在登山途中發生狀況,救難隊也能更快速地給予協助。
Q13: 您認為登山最需要注意的是甚麼?
A13: 王醫師認為健康的狀態和負責任的心態是很重要的,因為健康的狀態能避免登山時的不適症狀,而當心態對了,便會在登山前做好完善的準備。王醫師覺得正確的心態便是不能輕忽山,必須事先假設山是十分兇狠的,並且要抱持敬畏的心,才不會做太過勉強的事情,如此一來,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Q14: 您是透過什麽樣的管道取得所需幫助?
A14: 當時設置加壓艙的地點都是常常需要去救人的地方,因此直升機也需要常常在附近演習,以便救人,因此設置加壓艙是配合空軍訓練任務。剛好於2018年底有一項訓練任務是能和加壓艙設置一同執行,因此加壓艙才能順利放置完畢。空軍也認為這項任務是十分值得的,因為若沒有加壓艙的設置,空軍便會有更多壓力,或甚至是勉強飛去救人,但是有了加壓艙後,便可以等到天氣好轉再飛,對他們的幫助也非常大。
Q15: 如果有更充沛的資源,您會想要加強什麼?
A15: 任何所需加強的部分都是取決於民眾需求,因為王醫師所做的服務基本上都與民眾需求息息相關。王醫師也意識到資源十分的寶貴,因此他認為最重要的便是把資源花在刀口上,不浪費資源在不必要的地方。
Q16: 學生在登山的過程中最常發生哪些問題?
A16: 學生登山的目的便是在登山過程中學習,王醫師最常遇到的狀況除了高山症以外,便是時常有學生耍賴、不想繼續攀登,這時王醫師便會鼓勵他們繼續完成路途。王醫師跟孩子們一起相處、一同鼓勵,也從學生們那邊得到了不一樣的經驗。
Q17: 隨著科技的發展,您有要考慮引進其他科技來幫助推廣你的團隊和救難活動?
A17: 現今因為網路的發達,民眾的資料廣泛,因此許多人會認為登山前上網查資料便能做好萬全的準備,但是王醫師認為醫療是屬於非常個人的,需要民眾親自去看診。因為科技只能解決知識傳遞,而用藥、診斷和治療都是客製化的,可能同樣的病例,用藥確會因人而異,因此醫療知識無法一體適用,王醫師鼓勵大家還是在登山前事先洽詢醫生意見,才能更安全的登山。
Q18: 除了高山救難之外,您是否有其他的生涯規劃?
A18: 王醫師認為除了高山救難之外,最重要的便是賺錢養家,並且陪伴孩子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