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膠囊-大里老街

 

大里老街:烏溪後因泥沙淤積、河川改道,加上日據時期,基隆和高雄為台灣主要對外貿易口岸,和台中政經遂移往今台中車站,讓曾日正當頭的大里,也邁向黃昏,如今來此僅保留當年匯聚南來北往的大里杙站、和長約兩百公尺紅磚道鋪建的大里老街,老街上僅剩以慶源堂為主老屋,系當年木造建築結構,其餘以不見當年繁華痕跡。(如圖一)

(圖一)

大里區古名大里杙,『杙』指的是綁船的木樁。清朝時期,人云:「一府、二鹿、三艋舺、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杙」。當時大里溪河面寬約一公里,由於許多漢人在此地利用往來船隻做買賣,漸漸形成小村落,古稱「渡船頭」(今「舊街仔」)。(如圖二)

(圖二)

大里七將軍廟,相傳在清朝時,有六名負責巡邏大里地區的清朝士兵,遭遇為數眾多的原住民所襲擊,因而全部殉職,所以鄉民為了紀念他們的忠義、為家鄉犧牲的精神,於是建了這座廟來祭祀他們,並與隨他們殉職的一隻軍犬,合稱為七將軍,以尋找失物出名。(如圖三)

(圖三)

在大里舊街的眾多店舖中,有三間店舖是屬於同一人家,我們還可看見這戶人家的門楣上寫著『慶源堂』這樣的堂號。這『慶源堂』也是大里老街中最特別的建築『慶源堂』是大里老街中最特別的建築,它的老主人『秋櫃長』-林秋金先生曾經是霧峰林家的總管,而且也是個樂善好施、造福鄉里的好人。慶源堂除了舊街上的三間店舖之外,還包括廣大的庭園與紅磚建造的洋樓,只要我們走到後巷,望過一片綿延的圍牆,就可以隱約看見作為住宅的紅磚洋樓,從慶源堂佔地廣闊的庭園以及西式風味濃厚的紅磚洋樓,可以想像當年大里老街的繁華及『慶源堂』、『秋櫃長』的風光。(如圖四)

(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