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簡報
硘故風采
補情硘意
硘華再現
硘人不倦
硘妙硘俏
硘美調查
硘味無窮
硘藝玩家
網站地圖

 

歷史源流 地理概說 人文采風

 

 

傳承千年拉鋸穿孔絕活

「補硘仔」的由來

我們根據文獻資料查證:鋦補技術產生的具體年代現無法考證,但宋代張擇端已將鋦匠行走民間的景象繪入《清明上河圖》中,因此,最早起於宋代這讓我們可以知道這項技藝至少已經傳承過了一千多年。

會產生這項技藝是因為瓷器堅硬耐磨,持久耐用,可是瓷器的致命弱點是易碎,每當一件瓷器破碎後,便心疼不已,留著無用,棄之可惜,匠人們便開始琢磨如何將破碎的瓷器修補好,發明了獨一無二的「金剛鑽」和「鋦釘」,繼而便產生了鋦補修復瓷器這一行當。相傳古時候那些走街串巷的鋦瓷匠,完工之後總會向主人家要一碗水喝。主人家拿來茶壺,匠人就用剛剛修補的碗接水,還要拿在手中聊會天。過一會兒,手中的瓷碗滴水不漏,主人自然笑呵呵地遞上工錢。

而這一行當的出現,很快就被老百姓接納,破碎的瓷器得到了再生,擁有者減少了購買新瓷器的費用,同時讓鋦瓷匠人得到了養家活口的報酬。

為什麼「補硘仔」會逐漸消失?

「補硘仔」是在台灣的稱呼,這項已有千年歷史的手藝在中國稱為「鋦瓷」,在日本是「金繼」或「金繕」。名稱不同,但說的是同一件事情,意思都是用金屬或金屬加上黏著劑修補破碗裂缸,甚至更為精緻昂貴的古董、茶壺等。在修補容器的行當裡有句話說 ,「修復的是生命,修補的是藝術。」經過修補器皿可以延長使用壽命,修補師的巧手往往能化腐朽為神奇,利用缺口裂縫的痕跡,創作出渾然天成般的補釘。

由於台灣是塑膠的王國,方便輕盈價格低廉的塑膠容器出現後,陶瓷碗缸就少有人用,現在人們生活提高了,生活節奏也加快了,於是對以前修修補補的習俗也就淡薄了。市場上一次性用具的出現,無言地宣告了「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習俗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隨之一些手藝人和他們的行業,也從胡同中消失了,民國四、五十年代盛行在大街小巷的「補硘仔」也因此漸漸失傳。

清明上河圖中鋦瓷匠人 舊時穿梭巷弄討生活的鋦瓷匠
【圖片來源:擷取自goo.gl/SQSttM】 【圖片來源: 補情硘意團隊親自翻拍於國史館展覽】

【參考資料】

˙以金修繕,用鋦補瓷https://read01.com/zh-tw/dB757k.html#.WnKS_Wlubcs

首頁 | 歷史源流 | 地理概說 | 人文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