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簡報   /   網站地圖  /  回歡迎頁













 

(六)Why為什麼拜這些

傳統習俗中,婦女於七夕的晚上,在月下擺設香案,供鮮花、水果、胭脂、針線等,焚香向織女禱告,祈求有雙像織女般靈巧的手。

民間習俗七夕稱為「乞巧節」,祭祀的神明是七娘媽,以竹篾為架用五彩紙糊成一座「亭」,叫做「七娘媽亭」。

祭祀的供品有:牲禮、果品、芋油飯、糖粿、鮮花、椪粉、胭脂、紅紗線,並在桌邊,另排一隻椅子,上置清水一盆並放上毛巾。

「芋油飯」是油飯再加上芋頭,芋是「宜子之物」寓意多子多孫。「糖粿」或「碗圓仔」,比一般湯圓要大一兩倍,並壓成扁圓型,中間用大拇指把它捺了一個凹,這是給七娘媽裝眼淚的,因為牛郎與織女一年才能相會一次,見面之時難免傷心掉淚,由此可見先民創造節慶想像力之豐富並且充滿人情味。

「鮮花」中有一項是雞冠花,因它多字,有「宜子之祥」,「雞冠」與「加冠」諧聲,是「晉祿之兆」。

油飯、雞酒(麻油雞) 滿月時會吃的食物,象徵母子均安
芋頭 芋是「宜子之物」寓意多子多孫
糖粿 比一般湯圓要大一兩倍,並壓成扁圓型,中間用大拇指把它捺了一個凹,這是給七娘媽裝眼淚的
雞冠花 因它多子,有「宜子之祥」「雞冠」與「加冠」諧聲,是「晉祿之兆」
圓仔花 因它多種子,有「宜子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