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競賽類別說明:地方社團族群類
貳、「地方社區」說明:
昔為蔗園地帶,清末在此設糖廍,因與北方的寶廍相對稱、在其南方,故稱「下廍」。 下廍里是彰化市的北區,北區部分有新興里、陽明里、信義里、萬安里、中正里、光華里、下廍里、民生里、中山里、卦山里、興北里、光復里、龍山里、文化里、新華里及永福里。下廍里北以金馬路與茄南里為界,東以建國北路和阿夷里相隔,南以鐵路平交道和民生里相鄰,西以永安街與新華里為界,共有28鄰,1977戶。
彰化市下廍社區於1994年12月16日成立,以促進社區發展,增進居民福利,建設安和融洽,團結互助之現代化社會為宗旨。下廍社區發展協會以彰化縣彰化市公所規定下廍社區區域為組織區域,當時成立時社區公民數2500人 ,實際參與人數25人。
多年來下廍社區發展協會以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等為目標,極力打造健康社區,全力推廣運動、讓人人有健康的身體,希望社福醫療備而不用,理事長更帶領一群具有愛心的志工隊致力推動環保。社區社團目前設有土風舞班、太極拳班、歌唱班、
桌球班。社團活動於社區內的活動中心,然而,活動中心為提供社區居民舉行康樂、文化、公益等里民活動的場所,以及社區地方政府辦公及開會的地方。活動中心不但提供社區居民休閒活動、辦理各項技藝研習,以及聚會的多功能服務,更能強化居民對於社區的認同感,重新建立人文環境和提高社區居民向心力。
和下廍里里長及發展協會理事長劉信邦先生(黃衣)合影
叁、研究計畫概要:
一、研究主題:下廍里社區發展協會活動及居民生活關係,做為本次網博報告。
二、研究對象:社區發展所帶給生活在這個社區的每一個人,並且深入了解社區發展。
三、研究內容:
本專題主要認識「下廍里社區發展協會」
,下廍里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後,以提升社區生活素質以及藝文氣息為社區營造訴求。服務對象,除下廍社區的住戶外,發展協會也希望從社區出發,在日常生活和任何活動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發民眾對社區的融合,進而激發對生活環境和這片土地的關心。
我們希望可以透過了解從「社區營造」到「居家生活」,來串連起人與人、社區與社區、群體與群體的關係,讓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以實際的行動來關心生活環境和這片土地。
四、研究方法:
本網博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小組討論、親自參與問卷調查活動、實地參觀、人物訪談、資料整理、班群分享成果報告。
五、研究進度:
項目/日期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1月 |
11月 |
01月 |
02月 |
19日 |
31日 |
31日 |
18日 |
4日 |
9日 |
15日 |
31日 |
20日 |
小組討論 |
|
|
|
|
|
|
|
|
|
進度報告 |
|
|
|
|
|
|
|
|
|
資料整理 |
|
|
|
|
|
|
|
|
|
網頁製作 |
|
|
|
|
|
|
|
|
|
人物專題訪談 |
|
|
|
|
|
|
|
|
|
製作問卷調查表 |
|
|
|
|
|
|
|
|
|
問卷調查開始 |
|
|
|
|
|
|
|
|
|
社區嬉遊 |
|
|
|
|
|
|
|
|
|
大家來找碴 |
|
|
|
|
|
|
|
|
|
班群分享成果 |
|
|
|
|
|
|
|
|
|
|
六、完成的學習目標:
透過網博的研究,我們發現「社區發展」是一個由社區每一個人為起點,發展成地方代表性活動,再逐步走向人人能夠參與的活動,然而讓我們覺得最棒的是在它背後的「社區精神」及大家的認同。
因為社區中有聚集的地方,進而提供社區居民休閒活動、辦理各項技藝研習,以及聚會的多功能服務,更能強化居民對於社區的認同感,重新建立人文環境和提高社區居民向心力,營造更團結的和諧同心社區。
肆、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學校有專屬的電腦教室,提供學生課堂及專題製作使用,每部電腦都可以上網,方便我們在學校討論、查詢及列印資料。因此,在校討論時,我們會利用學校學術網路上網,每週至少一次利用午休到電腦教室討論訪問的問題、蒐集資料或完成網頁。在家時,
則使用家中網際網路填寫工作進度或以E-mail的方式將資料傳給老師或同學
,很多工作都是老師指導後在家父母親相互幫忙,及同學使用通訊軟體完成。
組員在家打報告照片(一)
伍、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
問題一、時間:
得知自己要參加網界博覽會的比賽,短短的時間,我們不但要先討論研究的主題架構和內容、撰寫研究進度報告,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去訪問長官還有社區的問卷調查,然後再處理資料,將我們獲得的資料做成網頁,把下廍里介紹給大家認識,短短的時間要做這麼多事,實在是令人緊張
,希望我們的努力能讓所有人看到不一樣的結果。
解決的方法:
「有多少時間,做多少事」,因此我們在一開始討論出研究主題及研究架構,就先大致排定並估算工作內容和時間表。另外,老師們會利用週一中午時間討論每一週的工作內容和進度,而我們除了每週
一天午休的定期聚會外,有時也會利用早自習及其他中午時間聚會討論或做訪談訓練。老師也製作了一個專題網頁,隨時公告相關訊息,我們有問題時也可以透過留言版發問,老師一看到就會馬上回覆,解答我們的疑惑。所以,我們就這樣「一步一腳印」,慢慢完成每一項工作。
問題二、挑戰:
當我們知道要當小記者去訪問里長、市長時,大家都很高興
、很興奮,但也很緊張,因為我們完全沒有經驗,要怎麼開始、怎麼發問、問什麼問題,還有我們一共有十位學生,每個人都要問嗎?除了訪問還有其他的工作嗎?所以大家雖然是興致勃勃,不過對訪問前和訪問時的工作,卻是一無所知。
解決的方法:
為了能做好這個研究中最重要的訪問工作,老師特地教導我們認識訪談的流程、要注意的禮節,並且進行分組和訪談員、錄音、錄影、記錄等工作分配,更重要的就是討論訪談的問題大綱。
因為有這些事先的準備過程,所以我們一到現場,就能馬上各司其職進行訪問。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學習成長下,我們越來越進步,到後來在訪問時我們還能有說有笑呢!
問題三、時間配合不易:
由於放學和假日時間,許多成員都要去補習,無法一起做討論工作和訪談,在學校也有一些人
有時必須去社團,所以要找一個時間聚集所有的人實在不容易。
解決的方法:
為了這個問題,我們只好選定可以避開所有上課時間的"週日",作為固定的聚會時間,而其他臨時性的聚會活動,大家就盡量配合參加,沒辦法參加的人,則請有參加的同學幫忙轉告相關事項。至於訪問時間的安排,因為里長辦公室就在學校附近,所以,除了一次下午訪問外,我們多利用第八節分科任課時間,以請公假的方式外出進行訪問。另外,我們也會盡量利用專題網站的公告和留言版,來克服無法時常聚會的問題。
組員在家打報告照片(二)
陸、心得箴言
:
106年的7月,我們為參加網博比賽而組織了一個團隊-彰泰A-Bu隊,從此所有的組員都為同一個目標而共同努力。我們的小組成員各具不同才能及特色:有沉穩、心思細膩的姵虹及紫綺;有文筆一流的千筑和茂宸;有愛耍寶卻熱衷服務的昌佑及嘉進;有邏輯、條理清楚的韋廷及欣育;有活潑開朗的景筠與力瑄。我們都分屬在不同班級,在製作網博的過程中,大家學會互相鼓勵、互相打氣,共同為團隊努力。
從研究專題的過程中,我們深入瞭解下廍社區後發現,在這個社區裡有二個重要的靈魂人物,即A-Bu里劉信邦里長跟市民代表葉永清代表,他們熱愛自己從小居住的這個社區,也願意為這個社區付出心力。他們積極的帶領一群志工整理社區環境。為加強里民之間的感情和向心力,舉辦許多活動,鼓勵居民熱情參與並聯繫感情。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志工的行列,他們這種用心與衝勁,正和我們做網博所需的精神不謀而合,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在研究專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社區的發展協會,組織非常完整,每個人都各盡其職,努力而無私的為社區付出。只要理事長或執行長發佈工作,每個小組都使命必達,於是我們向學校班級介紹下廍社區,希望大家對下廍里的印象不再陌生。而班級就像一個小型的社區,有強大的向心力,不分你我、服務大眾的精神,才能團結合作為班級爭取更多的榮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