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山定義

「里山」一詞源自日文,發音為Satoyama,原指定期依序採伐的次生林(如橡樹林、松樹林、竹林等),以及可供覆蓋屋頂、牲畜飼料及堆肥等用途的草地,也可以用來形容位於高山和平原之間,包含住家、聚落、耕地、池塘、溪流與山丘等的混和而成的景觀。日文也有故鄉的意思,泛指介於村落與深山之間的地方,相對於農村的「里地」,漁村也有「里海」一詞,都是人與自然之間共存共榮的概念。透過永續的生態保育以及結合當地自然資源的生活方式,與土地產生互動。在里山地景之內,許多不同種類的生態環境混合在一起,成為眾多野生動物的棲地,並有助於防災、集水區保護等目的。

日本常見的里山地景類別

里山地景是由人為經營的環境所組成,因當地的居民從事農耕及林業而產生並維持之。日本常見的里山地景類別有:次生林地、稻田、灌溉用的池塘和溝渠、牧場和草原等。這也是台灣和許多亞洲國家常見的農村地景。

何謂「里山倡議」?

「里山」一詞雖源自日本,但全球各地皆有以里山基本原則管理的永續案例。因此,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與日本環境省發起了里山倡議,希望透過整理全球各地現存的里山案例,提倡里山環境管理模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願景。里山的重點中,最重要的是管理里山背後的精神。因此,在里山倡議中也提出了里山倡議的概念架構:三摺法與五個關鍵觀點,並以「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存」為目標。

三摺法

三摺法是用來維持或重建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三摺法之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本的摺紙文化,它暗示同一張紙的三個面向:

一、集中所有能夠確保多樣生態系服務與價值的智慧

二、整合傳統的生態學知識與現代科學,以促進創新

三、探究新形式的共同管理系統,或演變中的「公共財」架構,同時 尊重傳統的社區公有土地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