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究計畫是怎樣符合網界博覽會的目標與宗旨?
  

  台灣的傳奇王水河先生,為臺中地區的瑰寶,曾擔任過台中市雕塑協會的創會會長,經過他指導而卓爾成家的藝術家數以百計,不僅是網界博覽會希望我們研究及訪問的當地領袖,也是值得紀錄的臺灣驕傲。

 

我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大使」或發言人的角色?
  

  我們透過王水河孫女人與王水河取得聯繫,經過幾次協調,終於得到親自採訪王水河本人的機會。
在採訪王水河的過程當中,我們也透過他兒子王文芳建築師,了解王水河創作作品的精神以及藝術家的堅持。更在住家中觀賞到王水河不計其數令人驚奇的作品。我們這些大使希望透過網頁,讓全台灣甚至全世界都認識藝術家王水河。

 

請解釋說明貴隊使用了哪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 

項目

使用時機和用途

提供者

數位相機

實地拍攝紀錄,紀錄訪談全程,以避免疏漏

各組員

手機

紀錄訪談重點,避免紀錄不完全、組員間聯繫

各組員

桌上/筆記型電腦

製作網頁、繪製圖表、蒐集資料、影像處理及整合

校方、各組員

隨身碟

存取資料

各組員自備

光纖網路和ADSL寬頻網路

下載上傳資料、搜尋資料、組員間聯繫

校方、各組員

硬碟

資料備份和存取

各組員

Window XPWindow 8

各組員和學校電腦系統

校方、各組員

Microsoft Office Window 20072010

整理訪談紀錄、製作網頁內容

校方、各組員

Adobe Dreamweaver

網頁製作編輯

校方、各組員

Photo Impact

圖片修改和製作、影像處理

校方、各組員

Dropbox

資料儲存、傳遞資料

校方、各組員

小畫家

圖片修改和製作

校方、各組員

Facebook

傳遞資料、組員間聯繫

校方、各組員

Line

傳遞資料、組員間聯繫

各組員


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我們產生了什麼影響與衝擊?

  此次採訪不僅是對王水河先生進行的專題研究,更是對台灣藝術歷史文化的傳承與見證,透過它、我們年輕一輩的世代才驚覺,原來時間有這麼多可以挖掘的寶藏!王水河先生在藝術上的成就,不論是早期看板、藝術雕塑、乾漆法、水河字體……等等,都帶給組員們所未見的感動與震撼,過程中更磨練了我們計畫、執行、溝通、思考能力,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可貴經歷。

我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
  

  為了取得更為精確詳細的資料,我們實際到王水河先生的住處進行了訪談。由於王水河先生因接受喉癌而無法發聲,多數問題皆由王水河先生的兒子,王文芳先生代為回答。在此次的訪談當中,不僅協助我們得以對其經歷有更深入的了解,更使我們對於整個時代背景的變遷有更深刻的體會,讓我們在進行紀錄時能有更精細的執筆。而王水河先生亦帶領我們參觀其作品及工作坊,使我們不僅只是單純耳聞,亦有幸實際感受眼前作品的價值,更使我們獲得珍貴的圖像紀錄資料。

尊重智慧財產權與引用說明
  

  在本次的專題研究過程中,因為網路資料極少且極具不確定性,因此本次專題中極多數內容為實際採訪得之,亦或者是從王水河先生所提供的極為珍貴的兩本書中,汲取一段為之說明,後面都有附上參考資料的出處,感謝著作者的撰寫。網頁中使用之照片,則為實地採訪拍攝之。

用哪些不同方法與人溝通?

  本次專題中,為深入了解王水河先生的故事,我們前往了他的住家,並進行採訪。採訪期間,由於王水河先生因接受喉癌手術而無法發聲,多數的問題是由其兒子王文芳先生代為說明。我們亦會以網路及電話,密切與王文和老師的家人溝通及查證資料,盼能紀錄下最正確的史料。

發現、教訓和驚奇
  

  我們發現藝術不一定要限制在我們人類所限制的框框裡,把人類及藝術困在裡面。王水河先生以前再畫電影看板的時候,別人給他一個木板要他把畫畫在裡面,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他把畫延伸超出框框裡,使人物更加鮮明生動。
最讓我們感到驚奇的是,王水河先生在藝術方面無師自通,可以從字體做到建築設計,連衣服都自行設計,原來藝術無所不,我們深覺王文河先生是不世出的天才,但受訪時,王水河先生不斷強調,他的努力與堅持,才是他技能不斷躍升的要素。
我輩雖不是天才,但一定要學習王水河先生堅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