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地圖」  「水資源的歷史、戰爭與未來」  「水的未來-為疾病與洪水所苦的加爾各答」 
水的未來孟加拉的洪水故事」  「外傘頂洲

好書分享「水資源地圖」

 

看完看完這本書裡關於環境壓力的主題後,我更了解水對我們的重要,同時體認到我們目前對水資源的破壞有多麼嚴重。水在地球上是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的核心要素,現在每個人用水時都沒想過環境的壓力會導致很多的問題,像是動植物無法生存、氣候改變等等。
看完主題裡我最喜歡介紹水流改變和濕地排水的部分。因為之前都不知道原來水資源也會牽連到這些事,其實水流會改變部分原因是被大型水壩攔截,人類為了儲水和重新劃設河道,會在上游建造大壩,但是都沒想過這樣的做法會讓河流碎裂化,並破壞整個生態系。而河流碎裂化是目前三分之一淡水魚種瀕臨 絕種的主因。
看完濕地在水系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水系統的功能包括去除廢水毒性、吸收二氧化碳等。我相信大家常常認為溼地是不乾淨的地方,但其實溼地對水系統來說相當的重要。可是現今的溼地有些因為水壩改變河流而被破壞。儘管有許多溼地復育計畫正在進行中,惡化的程度與速度依然非常快。
看完這本書讓我對水資源相關的問題更了解,也知道地球目前水系統的狀況。水對世界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大家還想繼續用水,就必須保護水資源和維護它的品質。沒有良好的水質,大自然的動植物將會無法棲息,沒有了動植物,人類也無法生存下去,這將會造成一連串的連鎖效應。所以衷心希望大家能好好珍惜水資源。
(文/陳薇安)


好書分享「水資源的歷史、戰爭與未來」

 

水,水,把人類帶向輝煌燦爛的文明,但是「水的危機」帶來的災害亦不容忽視,細數過去許多文明的遷徒或滅亡,都肇因於水源匱乏無法供應發展所需造成,未來人類的發展,會不會因為水的問題而像許多古文明,僅僅剩下淹沒於綿密森林中令人讚嘆的遺跡?或是滾滾砂土理供人憑弔的殘垣呢?
當你當你問一個人:「水是甚麼?」據說約有五成左右的人都會聯想到「自來水」,其次才是雨水、河流、海水...等,姑且不論對水的認知有多少,這令人熟悉的物質,除了每天都要喝到它外,用途可多了,洗澡、洗碗、洗衣服、上廁所、燒飯煮菜、種植農作物…..等等都少不了它。水不僅是維持人類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質之一,也是生命的起源。許多歐美國家要探索外太空時,第一個要找的物質便是水,看到這裡,想必明白水有多麼重要了吧!
中國中國有一則古老的傳說是這樣子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未分開時,宇宙渾沌一片,就像一個大雞蛋,而盤古就孕育在裡面,過了一萬快兩萬多年,盤古忽然醒來,見身邊漆黑一片,便隨手拿了斧頭用力一揮,大雞蛋破裂開來,變成了天和地,盤古頭頂著天腳踩著地,天每日高一丈,地每日厚一丈,盤古每日長高一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升得很高,地降得很厚,盤古也長得極高,天地之間相差有九萬里。
盤古盤古臨死前,口裡呼出的氣變成風和雲,聲音變成了雷聲,左眼變成太陽,右眼變成月亮,他的四肢和身體變成了大地,血液成了江河,筋脈變成道路,肌肉化為田土,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牙齒和骨頭成為金屬和岩石,連汗都成了雨露和甘霖。這就是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水在中國古老故事中是這麼來的。
而科而科學的說法目前有兩種,一種認為水是自生的,另一種認為水是外來的。認為水是自生的說法是水在地球剛由星雲凝聚而成時,由原始的氫和氧結合而成。另一種說法則是認為四十六億年前當地球剛形成時,由於小行星猛烈衝撞造成的高熱,使得地表熔化成為熔融狀態,而小行星衝撞地球時所逸出的氣體,形成原始大氣,原始大氣把衝撞所產生的熱貯存在地表,包含在小行星內的水因衝撞時的高熱而蒸發成水蒸氣。當地球漸漸成形時,隕石的衝撞減少,地球表面的溫度下降,雲漸漸下降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接著開始下雨,雨水使地表溫度不斷下降,大氣中的水蒸氣形成更多的雲,雲又產生豪雨,傾盆而下,洪水便在原始的地表肆虐,小池塘成為湖泊,最後成為了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積。
小時小時候對水的印象是非常奇妙,摸得到卻好像不存在似的,附著在手上就好像黏著媽媽的小孩,要離去時便會自己離開,而被毛巾擦乾時,就像嫁給別人似的。總而言之,對我來講,水不只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不只是生活的工具,它或許是有生命的,或許是個藝術品,或許是地球的寶貝女兒,如今,它漸漸地從人類文明的配角,變成能夠毀滅人類的反派角色。海水上漲、豪雨引起土石流,甚至造成人類死亡。未來地球上的水會不會完全消失,而人類因此滅亡,誰也無法保證這樣的事件在未來會不會發生吧!
水這水這個物質,真的很吸引我,儘管它有讓人類滅亡的力量,然而在晚霞的餘光照射時,畫面可是美不勝收的;滴入墨水的那一剎那,那暈開的黑色煙狀墨水能讓我盯著它很久直到它消失為止。如此美妙的物質,若不好好珍惜它,損失真是無法估計啊!(文 / 黃琦)


好書分享「水的未來」

 

水的未來-為疾病與洪水所苦的加爾各答

看完「水必須付費,只有貧民窟居民才可以免費用水。」加爾各答市長的決策引起了市民的不滿。在加爾各答豪拉大橋下的胡格利河,男人和小孩正在玩耍、洗澡和小便,婦女洗衣服,狗兒四處跑,烏鴉和小孩在垃圾堆裡翻找著食物,給人的印象不大好。印度的瘧疾、霍亂猖狂。瘧疾由蚊子造成,而蚊子的誕生又來自於水,積水過多容易造成瘧蚊的孳生;霍亂的病原體是細菌-霍亂弧菌,它們大多生存在水中或食物中(印度的水尤其不乾淨),人們飲用了不乾淨的水或吃了不乾淨的食物,若不巧的,霍亂弧菌順利到達管理人體水分的地方─腸壁,細胞水分開始流失,普遍的症狀是腹瀉。
看完腹瀉有「平靜期」和「高峰期」,四五月是氣溫上升的階段,食物迅速腐敗,細菌大量繁殖,另外則是季風剛離開時,洪水覆蓋了大半的土地,好水和壞水都混在一起了。僅在某年的八月,某家醫院就治療了21500個病例。霍亂若不盡快治療會有生命危險,而解決的方法只要盡快補充水分就行了。這是水之疾病,因水造成,救星也是水。這疾病源自恆河三角洲的水塘,由於海上交通的發展,現在水之疾病已經蔓延到全球了,來勢洶洶。2006年,接獲通報236896個病例,其中6311人死亡,這還只是官方數字,而醫院缺乏衛生設施,難以對抗老舊的汙水排放系統,這也是種無奈。
在貧民窟,狹小的空間居著數十個人,他們共享著一個城市的水源,或是一個水井、一個廁所。水井的水來自地下水或小支流,兩著都有嚴重的污染;而城市的水是間歇地出現,在兩次水流的間隔之間,汙染源容易擴大,它們存放在開放式的容器裡,人們會把髒手伸進去;至於廁所,它離水源處太近了。當地的醫生不斷的強調要洗手,保持衛生。但那些窮人婦女,他們水桶裡的烹飪用水,卻令所有人都感到作嘔。大家都知道,印度的水質不佳,印度每年有90萬人死於飲用受汙染的水。而印度也缺水,貧民窟的人們總是搶著運水卡車上的水,爭奪水資源已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許多河流發源或流經印度,例如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等。印度南方是熱帶季風氣候,北方則是溫帶氣候。這些因素造成下雨時會形成突發性洪水。印度也有洪水問題,和季風有很大的關係。夏季,太陽照射這邊的地表較多,使地表空氣變輕上升,風由高氣壓處往低氣壓跑,夏季的高氣壓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那帶,冬季則在蒙古、西伯利亞。印度季風是印度每年水源的主要供應來源,沒有人不歡迎它的到來。但印度的洪水也源自季風造成的暴雨。每年六月底到九月是印度的季風期,它總帶來數百,甚至上千人的傷亡,生物的棲息地被破壞,屍體遍布滿地。
看完印度的飲用水不乾淨,季風和暴雨也帶來許多洪水的問題。台灣的水普遍是乾淨的,甚至大台北地區的自來水是可以直接喝的(台北好水),真慶幸我們生活的地方有乾淨的水,雖然台灣也有許多水的問題-雨量雖多,但因山高水急,也是個缺水的國家,台灣的濱海地區也面臨洪水的問題。但願大家多愛惜水,若去河邊玩不要留下垃圾,定期清除家中社區的積水,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此,我們才能避免因積水孳生蚊蟲引起的登革熱。希望台灣的水問題越來越少,成為一個真正先進的國家。(文 / 史康宇)

註:加爾各答位於印度,是印度第三大的都會區,僅次於孟買和德里。


水的未來-孟加拉的洪水故事

看完孟加拉,一個被水問題肆虐的國家,洪水、颶風、海平面上升、乾旱、水含鹽分過高、砷毒等問題層出不窮。它相當於法國的三分之一,卻擁有一億八千萬以上的人口,人丁旺盛。在這島嶼上,遍布著大大小小的沙洲,比貧窮還要貧窮的人口,恆河沙數的非政府組織以及居民們流離顛沛的心。曾經,孟加拉有艘老破船,夫雷森。在一位有點資源的人的幫助下,重新回歸大海的懷抱。六年後,變成一家船上醫院,由「友誼」非政府組織經營。而為了完成駁船行動,「友誼」在游移的小島上建立了一百家衛星診所,但若洪水來襲,只好拆除診所,並在某處重建。不只是診所,許多孟加拉建築都如此在拆停與重建中輪迴著……。
看完洪水於孟加拉,主要來自六月初喜馬拉雅山融化的冰河,由布拉馬普特拉河流下的狂暴。它侵襲了沙洲,漂泊的島嶼。大水淹沒了地平線,帶走了不會游泳的女人或小孩,以及他們的不動產,島上的兩百萬,或三百萬人,永遠面對著生存的威脅。而倖存下來的人們,只好到某處重建。這就是貧困的極限,他們窮得連歐元一角都付不起;餓得連災害來臨時,抱住樹木的力氣都沒有,文盲、早婚等問題頻繁,生了很多小孩但也很多都歸天了。詢問村莊的婦女有幾個孩子,也總是得到「2.7」這個答案,這是官方數字,若講出真實的答案,或許就得不到援助了。而洪水也帶走了沙洲,永遠不會再出現的島嶼。孟加拉游移的諸島,總計超過六百座,這些全由沙子組成的脆 弱島嶼,只會隨波逐流。而沙洲上,除了一些玉米和稻子,孟加拉的鳥類--麻鴨,逐漸與天空融合的地平線象徵著地面一望無際的平坦。孟加拉島嶼的生命週期很短,南方島嶼是十到十五年,北方則是兩至三年,但由於全球暖化,島嶼的生命週期,將會更短下去……。
看完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是孟加拉僅有的兩條主要河流,但沒有任何國際機構管理。印度於一九八零年代建立了法拉卡大壩,帶給印度農民援助,帶給加爾各答繁榮,但下游的孟加拉卻得到淤積。印度與中國,還計畫著其他的水壩計畫,中國人口眾多,迫切需要水源。若這些水壩真出現了,孟加拉可用的土地可能會縮小一半,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流量太少,水鹽分過高,就算是隨和的稻米,也一定無法存活,沒有米的國家要怎麼生活呢?孟加拉是喜馬拉雅山河流長期沖刷帶來得沉積物所形成的土地,這裡找不到石頭。印度帶走了布拉馬普特拉河和庫西亞拉河河床上的,堅硬的大鵝卵石。為了不讓這些「石頭寶藏」流走,印度張設一些網子來攔截。自然影響著人文,沒有足夠的資源,道德難以扎根,孟拉加貪官汙吏繁多,平民竊賊也是。他們無法建立一個堅固的政府,行政部門不履行義務,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非政府組織。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得過諾貝爾獎「鄉村銀行」了吧!在各地申辦小額信貸,最近與威立雅(Veolia)水公司簽署,期待在這個水汙染嚴重的國家,成立飲用水處理中心。
看完那些被洪水不停肆虐的家庭,都跑到哪裡去了呢?多數人選擇印度,而留在孟加拉的人,則聚集在卡達的車站,沿著鐵軌定居下來,畢竟不需要付租金。他們搭起帆布和鐵皮,和眾多的孩子一起生活,睡在鐵軌上,在火車站擺些珠寶手鐲出來賣,或者是開家餐廳。在未來的二三十年,這些氣候難民的數量,將會越來愈多。說到洪水,乞拉朋齊是世界雨都,因為季風強大的氣流從孟加拉北部抵達海灣內部,這些風是水分飽滿的空氣,但他們移動的終點站是喜馬拉雅山,於是,一道巨牆阻擋了雲的去路,那裡的雨三個月之內會下降十二公尺以上的水。在亞洲機場,常可以看到穿著鮮豔工作服的一大群男人在辦理前往杜拜、利雅得和多哈的櫃檯前等待著,他們被公司雇用,已經失去了自己的身分,護照也無法輕易奪回。近五百萬的印度人在波斯灣工作,同樣也有五百萬的巴基斯坦人和近兩百萬的菲律賓人,那是達卡機場,有如監獄的般景。
看完以台灣的現狀來說,台灣的西南部,彰化、雲林、屏東(東港、林邊、佳冬、枋寮)因地勢低、超抽地下水等因素,颱風來襲時容易造成海水倒灌。洪水或淹水造成人、財的損失,建築、水電設施毀壞,經濟蕭條等問題。全球暖化加劇,許多低窪地將因為海平面上升而永遠消失在地球。湖泊有調節河流水量的功能,因此更要保護現有的湖泊,而若要根治洪災,河川上游的樹林得好好保護,嚴格管制伐林,多種植有抓地力的樹,防止河川下游有太多淤積物。而我們,多搭乘大眾工具,少買進口貨(碳足跡過多),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可以減緩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不要讓世界再發生像孟加拉一樣的悲劇。(文 / 史康宇)


築壩取水,竟然造成國土漂移!

看完曾經,雲林麥寮潮間帶的居民們,以捕撈文蛤、孔雀蛤、環文蛤維生,但現在卻變成了台塑六輕填土工程的隔離水道,漁民的收穫每況愈下;嘉義東石的外傘頂洲,以南為八掌溪,以北為北港溪,這塊鐮刀型的沙洲,曾經有三四層樓高,但現正逐漸縮小、飄移、流失,我們的國土,正不斷的流失……。
看完外傘頂洲是西海岸最大的沙洲,西元1894年的總面積約2.05平方公里,但十九年後,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因為東北季風作用的關係,風浪會使外傘頂洲翻轉到南側;而從北方來的大浪會輸沙到澎湖海溝,因此外傘頂洲每年都會慢慢往東南方飄移,原本就是如此,但六輕在外傘頂洲的砂源供應地-濁水溪開始了抽砂計畫,大量開採砂石與修建集集攔河堰,加速了外傘頂洲的漂移、流失,因此外傘頂洲每年損失約十萬立方公尺的輸砂量,也就等於一千輛十噸重的砂石車。集集攔河堰是台灣目前最大的攔河堰,也是取水量最多的水庫, 它攔截濁水溪的水,不同季節的濁水溪水量懸殊,豐水期容易沖壞取水設施,枯水期則造成分配水的問題。且濁水溪含砂量大,自2001年開始營運後,不到十年就已淤積超過一半庫容,帶來嚴重的淤積問題。然而由於濁水溪中上游攔河堰的影響,出海口外的沙子反而愈來愈少,附近的居民憂心,曾經,人們會搭建「竹篙寮」來預防漲潮,並且捕撈大量的烏魚,靠著漁產維生;在沙洲建「四角燈塔」,指引迷途船隻的方向,但灘線退後,沙子流失,沙洲上的建設 漂移,愈來愈難保住。
看完民國83年,六輕的防波堤計畫為全世界最大的填海造陸工程,填海造陸工程就是將原有的海域或河域填成陸地,各國不少沿海大城市都用此法製作平地,有助市區發展,但也產生突堤效應,水土流失等問題。這成為世界新紀錄,但也造成海岸侵蝕,地層下陷,漁民養的蚵被埋死。海岸線倒退,沙灘變消波塊 灘,既影響美觀,也耗損大量經費,破壞生態:地層下陷危害建築物的安全,也造成地下水層的鹽化,甚至會有海水倒灌等問題。箔子寮漁港位於六輕正下方,港口嚴重淤積,很難出港,討海天數比別人少的居民既生氣又無奈。而除了外傘頂洲外,另兩個沙洲,箔子寮與三條崙,也面臨著流失與航道淤積的問題。
看完台灣大部分的海岸多為侵蝕海岸,在八掌溪出口,布袋港南側的好美寮漁港,灘線後退,被海岸侵蝕的海防班哨與木麻黃防風林,樹木倒塌,景象蕭瑟埃落,昔日的美景已見不到。這個天然保護區,失去了天然屏障。為此,縣府單位使用三億五千萬的九二一大地震補助金,築堤防、消波塊,不過,築堤防真的是對環境最好的行為嗎?高雄縣彌陀鄉,政府花了兩億元打造的「黃金海岸」,興建堤防,但海浪嚴重侵蝕水泥護岸,消波塊也只能越堆越高,曾經的虱目魚魚苗、沙蟳,已經十幾年沒見了,居民也想找回,原有的「沙埔地」。
看完外傘頂洲在日據時代,叫做保安林,曾有19公頃的木麻黃,但這塊逐漸縮小的沙洲早已看不見樹影,明明曾是漁民捉烏魚的避風港,未來卻可能變為淺灘。專家曾說:「你在海岸建了人工建設,必定會影響原本的海岸結構。」台灣三分之二的自然海岸已被水泥結構取代,流失的國土總約一萬五千公頃。近年水利署的「護沙計畫」,採用近自然工法,建柔性突堤,希望政府與所有居民的努力,能找回我們正逐漸漂移、流失的國土,還回我們-最親愛的土地。
看完人們不停的在河川修築攔水壩,影響了河川搬運砂石的功能,結果造成出海口國土漂移消失,攔水壩功能卻因淤積,蓄水量大減。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損耗大自然珍貴的資源,也消耗了大量政府的經費。而且,大自然終究會有承受不了的一天,若不改善現在的做法,我們被大自然反噬的一天就在不遠的將來。或許,最根本的做法還是珍惜水資源,省水,愛水。這樣我們的國土,才能與水共存,不再漂移。(文 / 史康宇)


外傘頂洲(註1)

參考資料
1.瑪姬.布拉克,珍奈特.金(2012)。水資源地圖。聯經出版公司。
2.蕭政宗(2004)。水:水資源的歷史、戰爭與未來。商周出版。
3.艾瑞克.歐森納(2011)。水的未來。繁星多媒體。
4.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 漂移的國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NcmeHLqpM
5.維基百科「集集攔河堰」https://zh.wikipedia.org/wiki/集集攔河堰

圖片來源
註1.嘉義縣、雲林縣外海的外傘頂洲景觀。(取自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704/427801/

◎橫幅內容:翡翠水庫壩頂。

© 2015∼2016台北市立士林國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