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未來-孟加拉的洪水故事
看完孟加拉,一個被水問題肆虐的國家,洪水、颶風、海平面上升、乾旱、水含鹽分過高、砷毒等問題層出不窮。它相當於法國的三分之一,卻擁有一億八千萬以上的人口,人丁旺盛。在這島嶼上,遍布著大大小小的沙洲,比貧窮還要貧窮的人口,恆河沙數的非政府組織以及居民們流離顛沛的心。曾經,孟加拉有艘老破船,夫雷森。在一位有點資源的人的幫助下,重新回歸大海的懷抱。六年後,變成一家船上醫院,由「友誼」非政府組織經營。而為了完成駁船行動,「友誼」在游移的小島上建立了一百家衛星診所,但若洪水來襲,只好拆除診所,並在某處重建。不只是診所,許多孟加拉建築都如此在拆停與重建中輪迴著……。
看完洪水於孟加拉,主要來自六月初喜馬拉雅山融化的冰河,由布拉馬普特拉河流下的狂暴。它侵襲了沙洲,漂泊的島嶼。大水淹沒了地平線,帶走了不會游泳的女人或小孩,以及他們的不動產,島上的兩百萬,或三百萬人,永遠面對著生存的威脅。而倖存下來的人們,只好到某處重建。這就是貧困的極限,他們窮得連歐元一角都付不起;餓得連災害來臨時,抱住樹木的力氣都沒有,文盲、早婚等問題頻繁,生了很多小孩但也很多都歸天了。詢問村莊的婦女有幾個孩子,也總是得到「2.7」這個答案,這是官方數字,若講出真實的答案,或許就得不到援助了。而洪水也帶走了沙洲,永遠不會再出現的島嶼。孟加拉游移的諸島,總計超過六百座,這些全由沙子組成的脆
弱島嶼,只會隨波逐流。而沙洲上,除了一些玉米和稻子,孟加拉的鳥類--麻鴨,逐漸與天空融合的地平線象徵著地面一望無際的平坦。孟加拉島嶼的生命週期很短,南方島嶼是十到十五年,北方則是兩至三年,但由於全球暖化,島嶼的生命週期,將會更短下去……。
看完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是孟加拉僅有的兩條主要河流,但沒有任何國際機構管理。印度於一九八零年代建立了法拉卡大壩,帶給印度農民援助,帶給加爾各答繁榮,但下游的孟加拉卻得到淤積。印度與中國,還計畫著其他的水壩計畫,中國人口眾多,迫切需要水源。若這些水壩真出現了,孟加拉可用的土地可能會縮小一半,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流量太少,水鹽分過高,就算是隨和的稻米,也一定無法存活,沒有米的國家要怎麼生活呢?孟加拉是喜馬拉雅山河流長期沖刷帶來得沉積物所形成的土地,這裡找不到石頭。印度帶走了布拉馬普特拉河和庫西亞拉河河床上的,堅硬的大鵝卵石。為了不讓這些「石頭寶藏」流走,印度張設一些網子來攔截。自然影響著人文,沒有足夠的資源,道德難以扎根,孟拉加貪官汙吏繁多,平民竊賊也是。他們無法建立一個堅固的政府,行政部門不履行義務,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非政府組織。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得過諾貝爾獎「鄉村銀行」了吧!在各地申辦小額信貸,最近與威立雅(Veolia)水公司簽署,期待在這個水汙染嚴重的國家,成立飲用水處理中心。
看完那些被洪水不停肆虐的家庭,都跑到哪裡去了呢?多數人選擇印度,而留在孟加拉的人,則聚集在卡達的車站,沿著鐵軌定居下來,畢竟不需要付租金。他們搭起帆布和鐵皮,和眾多的孩子一起生活,睡在鐵軌上,在火車站擺些珠寶手鐲出來賣,或者是開家餐廳。在未來的二三十年,這些氣候難民的數量,將會越來愈多。說到洪水,乞拉朋齊是世界雨都,因為季風強大的氣流從孟加拉北部抵達海灣內部,這些風是水分飽滿的空氣,但他們移動的終點站是喜馬拉雅山,於是,一道巨牆阻擋了雲的去路,那裡的雨三個月之內會下降十二公尺以上的水。在亞洲機場,常可以看到穿著鮮豔工作服的一大群男人在辦理前往杜拜、利雅得和多哈的櫃檯前等待著,他們被公司雇用,已經失去了自己的身分,護照也無法輕易奪回。近五百萬的印度人在波斯灣工作,同樣也有五百萬的巴基斯坦人和近兩百萬的菲律賓人,那是達卡機場,有如監獄的般景。
看完以台灣的現狀來說,台灣的西南部,彰化、雲林、屏東(東港、林邊、佳冬、枋寮)因地勢低、超抽地下水等因素,颱風來襲時容易造成海水倒灌。洪水或淹水造成人、財的損失,建築、水電設施毀壞,經濟蕭條等問題。全球暖化加劇,許多低窪地將因為海平面上升而永遠消失在地球。湖泊有調節河流水量的功能,因此更要保護現有的湖泊,而若要根治洪災,河川上游的樹林得好好保護,嚴格管制伐林,多種植有抓地力的樹,防止河川下游有太多淤積物。而我們,多搭乘大眾工具,少買進口貨(碳足跡過多),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可以減緩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不要讓世界再發生像孟加拉一樣的悲劇。(文
/ 史康宇)
築壩取水,竟然造成國土漂移! 看完曾經,雲林麥寮潮間帶的居民們,以捕撈文蛤、孔雀蛤、環文蛤維生,但現在卻變成了台塑六輕填土工程的隔離水道,漁民的收穫每況愈下;嘉義東石的外傘頂洲,以南為八掌溪,以北為北港溪,這塊鐮刀型的沙洲,曾經有三四層樓高,但現正逐漸縮小、飄移、流失,我們的國土,正不斷的流失……。
看完外傘頂洲是西海岸最大的沙洲,西元1894年的總面積約2.05平方公里,但十九年後,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因為東北季風作用的關係,風浪會使外傘頂洲翻轉到南側;而從北方來的大浪會輸沙到澎湖海溝,因此外傘頂洲每年都會慢慢往東南方飄移,原本就是如此,但六輕在外傘頂洲的砂源供應地-濁水溪開始了抽砂計畫,大量開採砂石與修建集集攔河堰,加速了外傘頂洲的漂移、流失,因此外傘頂洲每年損失約十萬立方公尺的輸砂量,也就等於一千輛十噸重的砂石車。集集攔河堰是台灣目前最大的攔河堰,也是取水量最多的水庫,
它攔截濁水溪的水,不同季節的濁水溪水量懸殊,豐水期容易沖壞取水設施,枯水期則造成分配水的問題。且濁水溪含砂量大,自2001年開始營運後,不到十年就已淤積超過一半庫容,帶來嚴重的淤積問題。然而由於濁水溪中上游攔河堰的影響,出海口外的沙子反而愈來愈少,附近的居民憂心,曾經,人們會搭建「竹篙寮」來預防漲潮,並且捕撈大量的烏魚,靠著漁產維生;在沙洲建「四角燈塔」,指引迷途船隻的方向,但灘線退後,沙子流失,沙洲上的建設
漂移,愈來愈難保住。
看完民國83年,六輕的防波堤計畫為全世界最大的填海造陸工程,填海造陸工程就是將原有的海域或河域填成陸地,各國不少沿海大城市都用此法製作平地,有助市區發展,但也產生突堤效應,水土流失等問題。這成為世界新紀錄,但也造成海岸侵蝕,地層下陷,漁民養的蚵被埋死。海岸線倒退,沙灘變消波塊
灘,既影響美觀,也耗損大量經費,破壞生態:地層下陷危害建築物的安全,也造成地下水層的鹽化,甚至會有海水倒灌等問題。箔子寮漁港位於六輕正下方,港口嚴重淤積,很難出港,討海天數比別人少的居民既生氣又無奈。而除了外傘頂洲外,另兩個沙洲,箔子寮與三條崙,也面臨著流失與航道淤積的問題。
看完台灣大部分的海岸多為侵蝕海岸,在八掌溪出口,布袋港南側的好美寮漁港,灘線後退,被海岸侵蝕的海防班哨與木麻黃防風林,樹木倒塌,景象蕭瑟埃落,昔日的美景已見不到。這個天然保護區,失去了天然屏障。為此,縣府單位使用三億五千萬的九二一大地震補助金,築堤防、消波塊,不過,築堤防真的是對環境最好的行為嗎?高雄縣彌陀鄉,政府花了兩億元打造的「黃金海岸」,興建堤防,但海浪嚴重侵蝕水泥護岸,消波塊也只能越堆越高,曾經的虱目魚魚苗、沙蟳,已經十幾年沒見了,居民也想找回,原有的「沙埔地」。
看完外傘頂洲在日據時代,叫做保安林,曾有19公頃的木麻黃,但這塊逐漸縮小的沙洲早已看不見樹影,明明曾是漁民捉烏魚的避風港,未來卻可能變為淺灘。專家曾說:「你在海岸建了人工建設,必定會影響原本的海岸結構。」台灣三分之二的自然海岸已被水泥結構取代,流失的國土總約一萬五千公頃。近年水利署的「護沙計畫」,採用近自然工法,建柔性突堤,希望政府與所有居民的努力,能找回我們正逐漸漂移、流失的國土,還回我們-最親愛的土地。
看完人們不停的在河川修築攔水壩,影響了河川搬運砂石的功能,結果造成出海口國土漂移消失,攔水壩功能卻因淤積,蓄水量大減。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損耗大自然珍貴的資源,也消耗了大量政府的經費。而且,大自然終究會有承受不了的一天,若不改善現在的做法,我們被大自然反噬的一天就在不遠的將來。或許,最根本的做法還是珍惜水資源,省水,愛水。這樣我們的國土,才能與水共存,不再漂移。(文
/ 史康宇)
外傘頂洲(註1) |
參考資料
1.瑪姬.布拉克,珍奈特.金(2012)。水資源地圖。聯經出版公司。
2.蕭政宗(2004)。水:水資源的歷史、戰爭與未來。商周出版。
3.艾瑞克.歐森納(2011)。水的未來。繁星多媒體。
4.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 漂移的國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NcmeHLqpM
5.維基百科「集集攔河堰」https://zh.wikipedia.org/wiki/集集攔河堰
圖片來源
註1.嘉義縣、雲林縣外海的外傘頂洲景觀。(取自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704/427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