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源
  • 老三台
  • 早期經典節目
  • 電視劇現代趨勢
  • 第一部鄉土劇、偶像劇

起源

1956年:國立教育資料館於成立,教育部在1960年經行政院批准下,籌設「教育電視廣播實驗電台」。
1962年01月01日:教育部責成國立教育資料館設立「教育電視廣播實驗電台籌備處」。
1962年02月14日:「第四屆全國教育會議」開幕日,教育電視廣播實驗電台正式成立並開播。
1963年12月01日教育電視廣播實驗電台改名教育電視廣播電台,中文簡稱教育電視台,英文簡稱「NETV」,直屬於國立教育資料館,節目內容並重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
1964年05月:教育部社會教育司開始籌劃建立空中教學學制。
1965年02月教育部社會教育司指定台北市立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後改名為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今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與教育電視台合作試辦空中教學課程。
1962年:台灣第一家具有電視台雛型的媒體機構,是教育部成立的教育電視廣播實驗電台;第一家向公眾廣播、並從事商業廣播的電視台,則是由台灣省政府與多家台灣、日本企業共同出資成立的台灣電視公司,台灣的電視台由此而生。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台灣電視史)

老三台

臺灣電視公司

臺灣電視公司建立於民國51年10月10日(1962年10月10日),是台灣第一家電視台,英文縮寫為Taiwan Television、Taiwan TV、TTV。首任董事長為林柏壽,首任總經理為周天翔,資本額為新台幣三仟萬元。其前身為台灣省政府教育局教育資料館設立的「教育實驗電台」。1969年9月7日,台視發射全台灣第一個彩色電視信號。2000年8月13日,賴國洲就任台視董事長,胡元輝就任台視總經理。2007年實行民營化後,非凡電視台成為台視的最大股東。目前有台視主頻、台視財經台、台視新聞台和台視綜合台四個電視頻道。2014年12月29日主頻升級為HD訊號播出HD台停播。台視新聞台於2015年元旦開播。

 

中國電視公司

中國電視公司是台灣第二家電視台,建立於1968年9月3日,1969年10月31日下午18:30時整,由當時副總統嚴家淦先生主持按鈕儀式,中視正式開播。中視的開播,改變了台灣島內無線中視HD台四個電視頻道。


中華電視公司

中華電視公司是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國防部、企業界人士與僑界領袖等共同投資設立的台灣第三家電視台。1971年10月31日下午16:30時整正式開播。是中華民國政府持股較多的無線電視台之一。

老三台(或三台):指的是台灣在1960、1970年代所創辦的三家無線電視台,分別是臺灣電視公司(創立於1962年10月10日)、中國電視公司(創立於1969年10月31日)和中華電視公司(創立於1971年10月8日,1971年10月31日開播)。雖然現今台灣的電視台數量早已增加,對於很多出生在1960-1980年代的台灣人來說,他們從小就看老三台的節目長大,對老三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在此之後開播的電視台也因此被統稱為第四台。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老三台)

早期經典節目

五燈獎


《五燈獎》:自1978年12月17日起至1998年7月19日。製作單位是百利廣告公司,歷屆製作人是楊瑞興、周麗霞等,播出時間多次變動。1986年至1987年,製作人是周麗霞,播出時間為每週日18:00~19:30,1987年底累計播出集數為1151集。1988年至1989年,製作人是周麗霞,播出時間為每週日18:00~19:30。1991年6月2日至1998年7月19日,播出時間為每週日17:40~19:00與19:40~20:10(當時每週日19:00~19:30播出《台視晚間新聞》、19:30~19:40播出《新聞橋》,所以《五燈獎》必須兩段式播出)。

 《五燈獎》以一對一的才藝競賽為主軸,才藝競賽項目以歌唱為主。在獎金方面,《五燈獎》最初是以「五度五關獎五萬」為號召,獲得最高榮譽「五度五關」者可獲得獎金新台幣五萬元;廖偉凡加入主持之後,加碼為「五度五關獎十萬」(意即「五度五關」獎金為新台幣十萬元),部分單元甚至加碼為「五度五關獎二十萬」(意即「五度五關」獎金為新台幣二十萬元)。1965年4月起,由於台灣中南部觀眾報名人數過多,《田邊俱樂部》開始不定時巡迴台灣各地舉辦「試演會」;目的在於舉辦預賽,並且與各地觀眾同樂。試演會的片段多半會在節目中播出。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五燈獎》停播為止。

 

連環泡

《連環泡》是中華電視公司在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中期間一個紅極一時的帶狀綜藝節目,於1986年3月24日開播,1994年4月14日停播。內容以短劇單元為主,反應現實,寓教於樂。主要製作人是葛福鴻、徐雅琪,製作單位是福隆製作公司,王偉忠、薛聖棻、侯文燕擔任總策劃。王偉忠做了六年半離開(去英國廣播公司受訓三個月)後,由澎恰恰接手,晚期則由柴智屏接手做,做到後來結束的時候都沒有人了,許效舜和陳為民是節目結束前的最後一代製作人,自己導、自己做。

1994年3月23日華視決定《連環泡》停播。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五燈獎)維基百科(連環泡)

電視劇現代趨勢

現代趨勢事實上,台灣近年來的電視媒體生態一直在變化,使得全球文化節目和本土文化節目受歡迎的程度不斷地變動。現在以外資身分進入台灣的衛星頻道如 STAR TV 必須進行本土化策略,將節目內容調整為與台灣當地民眾的口味相似,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國內的電視頻道,尤其是標「台灣味」、「本土化」 的電視頻道於最近幾年內成立且頗受歡迎,例如三立台灣台及民視在近幾年似乎有反轉為主流的趨勢,並在收視率上有相當凸出的表現。

現代趨勢全球化(globalization)與本土化(localization)一直都沒有一個足以讓各方認可的明確定義出現,本文試圖從許多相關的文獻資料借光,探討全球文化與本土文化之間的關係、閱聽人與文化接近性、節目形式之間的連結關係 。

其實全球化不只是時空距離之間的聯結,也有論點強調全球化為一種過程,像是 Ferguson 認為全球化既是一個旅程也是目的地,強調發生的歷史過程同 時也是經濟與文化的結果,不過他認為諸如一些文化同質化、時空距離消失、全球的媒體民主、新世界秩序等宣稱都為全球化披上了神話的外衣。        

近年來台灣的現代趨勢主流都偏向於「台灣味」以及「本土化」。像是EX: 三立台灣台〈在台灣的故事〉、 三立都會台的〈台灣全紀錄〉以及衛視中文台的〈台灣探險隊〉等節目來了解電視業者如何定義所謂的「本土文化」。現代趨勢已經不只限於本土化了,還延伸到了全球化。全球化讓電視劇的種類更加多樣。目前為止全球化與本土化都是現代趨勢的一種。

 

第一部鄉土劇

開放競爭下的鄉土劇風潮(1990年代)

1990年華視推出的八點檔連續劇《愛》,即為臺灣首部剖析省籍情節,並以國語、閩南語夾雜的方式,融合本省、外省族群題材而成的鄉土劇,不僅正式開啟國內鄉土劇的潮流,更使得「鄉土劇」成為臺灣近十年來最重要的電視劇類型之一。

1990年華視《愛》 第一部鄉土劇,華視連續劇,1990年播出,68集,演員:劉德凱、金素梅、張瓊姿、馬如風、狄鶯、湯志偉、張復建、陳國鈞、吳鈴山、賀軍政、花珮嵐、雷洪,製作人:郭建宏、郭宏亮,導演:李岳峰

鄉土劇指描述鄉間、農村土地的戲劇,例如以種米、採茶、釀酒為背景的戲劇,也可以指擁有濃厚的當地風俗的戲劇。在台灣,「鄉土劇」是早期台灣統派媒體對所有以非國語(華語)發音戲劇的泛稱,因帶貶義和主觀意識型態,現多稱「本土劇」,指在台灣本土拍攝、製作、故事場景發生在台灣的長壽劇,播出時間多半在週一至週五晚間的八點檔連續劇。

第一部偶像劇

商業化時代的偶像劇(2000年代)
《流星花園》2001年4月12日華視播出的,引發社會和國際廣泛關注,自此偶像劇在台灣成為正式劇種,由徐熙媛飾演董杉菜;言承旭飾演道明寺;周渝民飾演花澤類;朱孝天飾演西門;吳建豪飾演美作。

劇情內容: 出身貧寒的牧野杉菜被勢利的父母強迫就讀一所由在政經界最具影響力的四大家族,為培養優秀後代而創立的貴族學校:英德學園(英徳学園 Eitoku Gakuen),四大家族的繼承人──道明寺司、花澤類、西門總二郎、美作明號稱「F4」(Flower 4、花之四人組),在學校有著各種特權。但沒想到他們囂張跋扈的行為,在遇到出身貧寒的牧野杉菜後有了轉變。杉菜不畏強權,獨自一人挺身向F4挑戰,即使受到欺凌,仍不肯向他們低頭;而身為F4之首,個性跋扈的紈絝子弟--道明寺竟然因此欣賞她,不顧家族反對與杉菜墜入情網。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台灣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