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暝
擺暝,是西莒首屈一指的重要活動,所謂「擺暝」就是「排夜」,從「上彩暝」開始,鑼鼓鞭炮喧天,燈火通明,神人同歡,送喜等過程一一呈現,並以「食福」圓滿收尾,充滿喜樂。
擺暝,顧名思義在晚上進行祭拜活動,通常是約農曆正月十三日由陳元帥作客時開始,由青帆、西坵,接著田沃,約至農曆二月二十二日陳元帥壽誕日才結束。廟裡會有豐盛的祭品,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橘子代表大吉大利,年糕代表步步高升…,還會有許多紅蠟燭,代表喜事。家家戶戶會在門口掛燈,小孩子也會拿著傳統的燈籠,到處跑來跑去,有趣的是,如果你仔細看的話,會發現有一些家戶的燈上,有「囍」字,那是因為那戶人家去年有婚事,是希望能「早生貴子」。
扛乩
扛乩儀式是信徒請神靈降至輦轎,向祂膜拜問事,以尋求解答。執行扛乩的這個儀式,需要一整團隊同心協力,負責抬神轎的人,在民間稱為「乩腳」、「乩將」或「轎腳」,替神明提供腳力與執行示意。儀式中,在對神桌上的圖畫加以解讀的人員,稱為「桌頭」;桌頭由年長且資深的乩腳擔任,以經驗對神的旨意加以解釋,擔任桌頭的人數不多,扛乩現場通常只有一位當桌頭。至於乩腳的產生方式,就是從社友中挑選年輕力壯的人擔任,不是自願就可以擔任的,被神明挑選到的人,則必須參加。
一起來講馬祖話
擺暝,就是「排夜」,馬祖話念作「ㄅㄟˋㄇㄤˇ」
碗筵,代表著桌上的祭品,馬祖話念作「ㄨㄢ 一ㄢ ˊ」
扛乩,指信徒請神靈降至輦轎,向祂膜拜問事尋求解答,馬祖話念作「ㄍㄨㄥ ㄍ一」
圖文資料來源:山本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