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防衛
馬祖是全世界坑道分布最密集的島嶼,西莒街道上有密密麻麻的綠衣兵,還有許多的居民,彼此相互依存著。脣齒相依的關係,如同島上三步一哨、五步一崗,隨處都是碉堡、坑道,守衛的不僅是西莒,而是整個台、澎、金、馬,還有隨處可見的戰地標語「同島一命」、「軍民合作」,仰賴著許多綠衣兵,隨時保持警戒,維護著這張「風情畫」,不出現任何一點小差錯。
早年軍管時期,金馬地區的四大政治標語,用以約束居民的言行舉止並且貫徹中心思想,使人人皆能自我控管、自教自學、自給自足與自管自衛:
- 『管』:行政管理─利用幹部管理組織,而幹部管理民眾。例如:當年有宵禁與燈火管制,每晚九點以後實施宵禁措施,除夜行須對口令,更不准家戶有任何燈光外洩。
- 『教』:教育文化─以『為人』、『利他』、『互助』、『互信』的心理態度,來激勵人民。
- 『養』:經濟建設─把握生產與生活結合,救濟與管理結合的原則,以共同的力量來解決共同的問題,而不依賴救助。
- 『衛』:保安自衛─自清自覺,從而建立其對敵仇恨的心理和防衛責任的觀念,養成其『嚴守紀律,服從法令』的習慣,使之成為鞏固地方治安人民的反共力量。
東海部隊
自西元1949年起,馬祖全區進入三十餘年軍事管制時期,國民政府遷臺,莒光就成了我國東海前線之鎖鑰,駐守的是屬於戴笠保密局系統的游擊部隊,這支游擊勁旅,名為「東海部隊」,擅長奇襲,並深入敵後工作。例如著名的寧德事件,東海部對部分成員兼地下情報員,潛入寧得,切斷所有通訊設備,喬裝寧德軍人,活捉了幾個大將。此後,東海部隊趁勢向南日島執行兩棲登陸作戰計畫,在清晨搶灘,將敵軍據點一一擊破,攻占南日,大獲全勝。然而,東海部隊必進不是正規部隊,最後遭到整編的命運,從此遠離莒光。東海部隊在莒光對外發生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軍事大事記,為馬祖增添許多軍事色彩。
莒光守備大隊
在東海部隊被整編後,國軍駐守莒光列島可分為五個時期,分別是西元1955年的白犬守備隊時期;西元1965年的白犬守備區時期;西元1971年的莒光守備區時期;西元1984年的莒光地區指揮部時期;西元2006年為莒光守備大隊。
台灣本島於西元1987年解嚴,但馬祖與金門地區仍因位處敏感的戰地前線,直到西元1997年,馬祖與金門地區才解除戰地政務。近年來台灣和中國大陸兩岸略趨平穩,國防方向改成「精兵政策」,馬祖的軍事人力大幅縮減,故西元2006年才降編為莒光守備大隊。
莒光指揮部隊徽歷史演變
戰地標語
戰地標語顯現出了當地的人們與軍人的鬥志和生活意志,雖然居處偏僻,島非常小,但依靠著居民互助軍人協助,產生了許多戰役標語,像是「枕戈待旦」、「島孤人不孤,人窮志不窮」, 依照當時的軍事背景所創的標語也常常在古老的房子上看到,像:「消滅朱毛漢奸」、「反攻大陸去」、「軍民合作」、「爭取最後勝利」等。
軍事據點─菜埔澳
一下青帆港就可看到碉堡,走在西莒的道路上,隨處可見廢棄的營哨、碉堡、坑道、防空洞,就可感受到當年戰地烽火的緊張氣氛。目前,西莒主要的連有三個,分別是本砲連、本部連和步兵連,大部分駐守在西坵,自1993年起正式解除戰地政務後,軍方陸續開放不同類型軍事觀光資源,由連江縣政府與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共同經營供遊客參訪。
戰地標語以及敵偽宣傳單策略,最令人印象深刻。在與中共長期抗戰的漫長歲月中,中共層出不窮的攻擊策略,也使當地居民對於戰爭產生相當大的陰影及恐懼。為保衛國土家園,馬祖也因應狀態成立了應對政務措施,既使現在兩岸終於略趨和平,軍人也縮編,島上的綠衣兵仍努力不懈的維持這張「西莒風情畫」。
圖文資料來源:山本軍團